“秦女笑歌春不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秦女笑歌春不見”全詩
秦女笑歌春不見,巴猿啼哭夜常聞。
何處琵琶弦似語,誰家咼墮髻如云。
人生多少歡娛事,那獨千分無一分。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寄微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微之》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帝城行樂日紛紛,
天畔窮愁我與君。
秦女笑歌春不見,
巴猿啼哭夜常聞。
何處琵琶弦似語,
誰家咼墮髻如云。
人生多少歡娛事,
那獨千分無一分。
譯文:
都城中的快樂不斷,而天空邊上,我和你卻同處在窮愁之中。
秦女嬉笑唱歌的春天卻不見了,巴山猿猴哭啼的聲音卻常常聽得到。
琵琶的琴弦在哪里像在說話,哪個家庭的女子扎著髻發,就如同飄動的云朵。
人生中有多少快樂、歡娛的事情,卻無法擁有千分之一的其中一點。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慨和思考。雖然生活在帝城,但他與朋友之間卻常常感到憂愁,心里難以得到安慰。在喧鬧的城市中,卻經常聽到秦女的歡笑和唱歌的聲音消失了,卻聽到了山間猿猴的哭啼聲,使得心情更加沉重。他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嘆人生的歡娛事物很多,但自己卻無法得到一點快樂。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城市和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無奈。景物對比鮮明,城市中的快樂與自然中的哀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通過這種對比,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無奈和不如意。作者通過詩詞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慨,以及對現實的思考和質疑,使讀者也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鳴。
“秦女笑歌春不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wēi zhī
寄微之
dì chéng xíng lè rì fēn fēn, tiān pàn qióng chóu wǒ yǔ jūn.
帝城行樂日紛紛,天畔窮愁我與君。
qín nǚ xiào gē chūn bú jiàn,
秦女笑歌春不見,
bā yuán tí kū yè cháng wén.
巴猿啼哭夜常聞。
hé chǔ pí pá xián shì yǔ, shuí jiā guō duò jì rú yún.
何處琵琶弦似語,誰家咼墮髻如云。
rén shēng duō shǎo huān yú shì, nà dú qiān fēn wú yī fēn.
人生多少歡娛事,那獨千分無一分。
“秦女笑歌春不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