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客共君想勸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遷客共君想勸諫”全詩
指底商風悲颯颯,舌頭胡語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國,似訴明妃厭虜庭。
遷客共君想勸諫,春腸易斷不須聽。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春聽琵琶,兼簡長孫司戶》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聽琵琶,兼簡長孫司戶》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
四弦不似琵琶聲,亂寫真珠細撼鈴。
指底商風悲颯颯,舌頭胡語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國,似訴明妃厭虜庭。
遷客共君想勸諫,春腸易斷不須聽。
譯文:
四根琵琶弦不如琵琶的聲音,亂撞鳴珠宛如細鈴聲。
指底下商風悲傷凄涼,胡言亂語令人痛苦醒悟。
他的言語像都尉思念京國,像明妃發牢騷嫌棄虜庭。
作為遷客,我與君共同想要勸諫,但春天的心腸易斷,我們無需再去傾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琵琶聲的思考以及對現實困境的看法。詩人對琵琶的評價是四弦不如琵琶的聲音,這可以理解為對琵琶的贊美和對琵琶音樂的愉悅。然而,在這里,琵琶聲與真正的琵琶已經失去了聯系,指的是人言雜亂、語無倫次的廢話。
接著,詩人描述了指底商風的悲風凄涼的景色,以及胡言亂語令人痛苦的情景。這里指的可能是當時社會上的無意義的胡言亂語,以及一些官員對國家和政治的錯誤言論。
接下來,詩人用都尉思念京國、明妃厭棄虜庭的詞句來描繪遷客對故國的思念和對現狀的不滿。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當時政治和社會環境的批評。
最后,詩人表示作為遷客,他與他的朋友們共同勸諫希望能改變現狀,但也認識到,春天的心腸易斷,即在柔弱的春天中,容易迷失方向,聽取他人的勸諫也許并無必要。
整首詩詞通過對琵琶聲與實際琵琶、指底商風和胡言亂語、都尉思念故國和明妃厭棄虜庭的對比,以及遷客共同思考勸諫的場景,傳達了詩人對現實困境和人們言論的思考和批評。整個詩詞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深刻思考和對琵琶音樂的喜愛。
“遷客共君想勸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tīng pí pá, jiān jiǎn zhǎng sūn sī hù
春聽琵琶,兼簡長孫司戶
sì xián bù shì pí pá shēng, luàn xiě zhēn zhū xì hàn líng.
四弦不似琵琶聲,亂寫真珠細撼鈴。
zhǐ dǐ shāng fēng bēi sà sà,
指底商風悲颯颯,
shé tou hú yǔ kǔ xǐng xǐng.
舌頭胡語苦醒醒。
rú yán dū wèi sī jīng guó, shì sù míng fēi yàn lǔ tíng.
如言都尉思京國,似訴明妃厭虜庭。
qiān kè gòng jūn xiǎng quàn jiàn, chūn cháng yì duàn bù xū tīng.
遷客共君想勸諫,春腸易斷不須聽。
“遷客共君想勸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