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推命合漂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九宮推命合漂淪”全詩
誰論情性乖時事,自想形骸非貴人。
三殿失恩宜放棄,九宮推命合漂淪。
如今所得須甘分,腰佩銀龜朱兩輪。
分類: 愛國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對鏡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對鏡吟》
閑看明鏡坐清晨,
多病姿容半老身。
誰論情性乖時事,
自想形骸非貴人。
三殿失恩宜放棄,
九宮推命合漂淪。
如今所得須甘分,
腰佩銀龜朱兩輪。
中文譯文:
我閑坐在明亮的早晨,凝視著鏡子,
看到我多病的姿容,身體已近暮年。
誰在論述感情和道德與時事有所背離,
我自己知道我的容貌并不是貴人的風范。
我應該放棄在皇宮中的地位與榮寵,
因為命運把我推向了沉淪。
如今我得到的一切應該心甘情愿地分擔,
在腰間掛著銀龜和朱紅色的輪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的白居易寫的一首自嘲之作,描繪了他中年以來身體狀況的差強人意和對自身命運的思考。詩人通過自省和觀察鏡中的自己,表現出對年華老去和自身境遇的無奈和無欲的態度。
詩中,白居易以自己作為鏡子中的形象,意味著他透析自己面對的現實和自己逐漸衰老的身體狀況。多病的姿容和半老的身體使他意識到了時光的流逝,同時也讓他深刻反思自己的所處之境。
他對于社會對性情和道德的看法與時事背離的評論持有懷疑的態度,暗示了他對于世事變化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迷茫。雖然他自我認識到自己并不是貴族或上層人士的風范,然而在殿堂之門關閉之后,他宣布自己應當放棄了以往的殊榮與地位。
最后兩句表明了白居易接受現實,心甘情愿并感激所得的一切,他將銀龜和朱紅色的輪子(象征于官職和封贈)佩戴在腰間,以此表達了對于已經得到的榮譽的滿足。
整首詩通篇均以自嘲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寫就,借景抒懷,帶有濃厚的自省之情和對命運的領悟。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時光流轉和生活境遇的默然接受,表現出一種淡泊和追求內心平靜的人生觀。
“九宮推命合漂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uì jìng yín
對鏡吟
xián kàn míng jìng zuò qīng chén, duō bìng zī róng bàn lǎo shēn.
閑看明鏡坐清晨,多病姿容半老身。
shuí lùn qíng xìng guāi shí shì,
誰論情性乖時事,
zì xiǎng xíng hái fēi guì rén.
自想形骸非貴人。
sān diàn shī ēn yí fàng qì, jiǔ gōng tuī mìng hé piào lún.
三殿失恩宜放棄,九宮推命合漂淪。
rú jīn suǒ de xū gān fēn, yāo pèi yín guī zhū liǎng lún.
如今所得須甘分,腰佩銀龜朱兩輪。
“九宮推命合漂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