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下翱翔秦御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幕下翱翔秦御史”全詩
幕下翱翔秦御史,軍前奔走漢諸侯。
曾陪劍履升鸞殿,欲謁旌幢入鶴樓。
假著緋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連綿的山巒中斷了,大江水流貫穿其中。
紅色的旗幟蜿蜒曲折地鎮守在上游。
在帷幕下翱翔的是秦朝的御史官員,
在軍隊前奔走的是漢朝的諸侯。
曾經與劍履一同登上鸞殿,
渴望進謁旌幢、進入鶴樓。
我穿著紅袍假扮,君請不要嘲笑,
只有深深的恩情,才能開始前往忠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白居易在旅途中的心情和遭遇。他穿越了連綿起伏的山脈,來到了大江的畔邊。在這里,他看到了紅色的旗幟在江上飄揚,標志著鎮守在上游的軍隊。他看到了秦朝的御史在帷幕下自由翱翔,以及漢朝的諸侯在軍前奔走。詩中還提到了他曾經有機會進入鸞殿和鶴樓,但卻以假扮的方式來到了忠州。整首詩表達了作者的旅途經歷和對過去榮耀的回憶,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境況的無奈和自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川、江流、旗幟和歷史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對過去輝煌時刻的向往和不滿。作者以平實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同時也暗示了一種對現實境況的思考。他以自嘲的方式提到自己假扮紅袍的形象,表達了對自身處境的無奈和對權勢的諷刺。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獨特,通過對歷史人物和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現實的反思和對過去的懷念之情。
這首詩詞在藝術上采用了描寫山川和江流的手法,使畫面感十分鮮明。通過對御史和諸侯的描述,展現了不同階層和角色的對比,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一些特點。整首詩情感流露,既有對過去榮耀的向往,又有對現實困境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社會和個人命運的思索。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平實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通過描繪山川、江流和歷史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對過去輝煌時刻的向往和對現實境況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
“幕下翱翔秦御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cì xià kǒu, xiān jì lǐ dài fū
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
lián shān duàn chù dà jiāng liú, hóng pèi wēi yí zhèn shàng yóu.
連山斷處大江流,紅旆逶迤鎮上游。
mù xià áo xiáng qín yù shǐ,
幕下翱翔秦御史,
jūn qián bēn zǒu hàn zhū hóu.
軍前奔走漢諸侯。
céng péi jiàn lǚ shēng luán diàn, yù yè jīng chuáng rù hè lóu.
曾陪劍履升鸞殿,欲謁旌幢入鶴樓。
jiǎ zhe fēi páo jūn mò xiào, ēn shēn shǐ dé xiàng zhōng zhōu.
假著緋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
“幕下翱翔秦御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