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看生計合何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料看生計合何如”全詩
想念土風今若此,料看生計合何如。
衣縫紕颣黃絲絹,飯下腥咸白小魚。
飽暖饑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空虛。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即事寄微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即事寄微之》是白居易在唐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畬田澀米不耕鋤,
旱地荒園少菜蔬。
想念土風今若此,
料看生計合何如。
衣縫紕颣黃絲絹,
飯下腥咸白小魚。
飽暖饑寒何足道,
此身長短是空虛。
詩意:
這首詩詞以農民的生活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艱辛生活的深刻思考和關切。詩中描述了農田貧瘠,種植的稻谷苦澀,荒廢的園子里幾乎沒有蔬菜。作者感慨現在的土地風貌與古時相比已大不相同,同時擔心農民的生計將如何繼續。他提到自己的衣服縫隙中的黃色絲絹,以及吃下去腥咸的白色小魚,反映了他自己生活的貧困和艱辛。最后,作者認為無論是經歷了飽暖還是饑寒,這些都不足以成為人生的關鍵,人的一生是空虛的。
賞析:
《即事寄微之》體現了白居易對農民境遇的關注和對生活的深思。詩中的畬田、旱地、荒園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農田的艱苦現狀,通過對自己衣食生活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對農民境況的同情。詩人通過對物質生活的剖析,表達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強調了物質的豐富與貧瘠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內在價值。詩詞中凄涼的畫面和深沉的哲思,引發讀者對社會現實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社會關懷和深邃的思想性。
“料看生計合何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shì jì wēi zhī
即事寄微之
shē tián sè mǐ bù gēng chú, hàn dì huāng yuán shǎo cài shū.
畬田澀米不耕鋤,旱地荒園少菜蔬。
xiǎng niàn tǔ fēng jīn ruò cǐ,
想念土風今若此,
liào kàn shēng jì hé hé rú.
料看生計合何如。
yī fèng pī lèi huáng sī juàn, fàn xià xīng xián bái xiǎo yú.
衣縫紕颣黃絲絹,飯下腥咸白小魚。
bǎo nuǎn jī hán hé zú dào, cǐ shēn cháng duǎn shì kōng xū.
飽暖饑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空虛。
“料看生計合何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