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礙行人被損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恐礙行人被損傷”全詩
我去自慚遺愛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別橋上竹》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橋上竹》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白居易。這首詩詞描繪了橋邊的竹子迸裂而不受約束,行人恐怕會因此受傷。白居易自愧愛植物的心不夠,不愿讓別人的離別像那般甜蜜。
詩詞的中文譯文:
穿過橋上的竹子不依順序地鋪展開來,
我擔心如果有行人經過會摔倒受傷。
我感到惋惜自己給予愛的太少,
希望你能找到像甘棠花一樣甜蜜的快樂。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竹子迸裂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在離別時的愧疚和虛心。作者以竹子側面凸顯自己的內疚之情,暗喻他在感情世界中的不足之處。他用“恐礙行人被損傷”來形容竹子的瘋狂迸發,反映出自己對別人被他的離去所傷害的擔憂。作者深感自己與竹子不同,無法像甘棠花一樣帶來美好。這里的“甘棠”是一種含有濃郁芬芳的花朵,暗指離別時的甜蜜和快樂。
整體上,這首詩詞寄托了作者對離別時的情感和自責之情,同時表達了對別人幸福美好的祝愿。詩人以竹子的形象來隱喻自己的內心,同時通過對竹子的描繪來反映自己的心境,使詩詞更具意境和美感。
“恐礙行人被損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qiáo shàng zhú
別橋上竹
chuān qiáo bèng zhú bù yī xíng, kǒng ài xíng rén bèi sǔn shāng.
穿橋迸竹不依行,恐礙行人被損傷。
wǒ qù zì cán yí ài shǎo, bù jiào jūn dé shì gān táng.
我去自慚遺愛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恐礙行人被損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