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聲籠苦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碎聲籠苦竹”全詩
碎聲籠苦竹,冷翠落芭蕉。
水鳥投檐宿,泥蛙入戶跳。
仍聞蕃客見,明日欲追朝。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連雨》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連雨》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一個連綿不斷的雨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對于雨天的感受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風雨陰沉沉,
雞鳴晚再晨。
斷斷續續的雨聲打在竹子上,
冷冷的翠綠的芭蕉樹上滴下雨水。
水鳥們尋找避雨的地方,
泥蛙跳進屋子里。
仍然可以聽到外地客人離去的聲音,
明天我也要追隨朝陽上朝。
詩意和賞析:
《連雨》描繪了一個風雨不斷的景象,給人一種陰暗、沉悶的感覺。詩中的雨聲不停地打在竹子上,給人一種碎裂的聲音,讓人感到苦悶。同時,雨下得很冷,翠綠的芭蕉樹上滴下雨水,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水鳥和泥蛙為了避雨也在尋找安全的地方,形成了一種動物的寂靜和疏離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想追隨朝陽上朝的意愿,似乎希望自己能夠遠離這種陰暗和寒冷的氛圍,美好的明天即將到來。
整首詩營造了一種壓抑、寒冷的氛圍,通過描述細節和動物的反應來突出這種感受。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環境的感受,并且表達了詩人渴望美好明天的心情。
“碎聲籠苦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 yǔ
連雨
fēng yǔ àn xiāo xiāo, jī míng mù fù cháo.
風雨暗蕭蕭,雞鳴暮復朝。
suì shēng lóng kǔ zhú, lěng cuì luò bā jiāo.
碎聲籠苦竹,冷翠落芭蕉。
shuǐ niǎo tóu yán sù, ní wā rù hù tiào.
水鳥投檐宿,泥蛙入戶跳。
réng wén fān kè jiàn, míng rì yù zhuī cháo.
仍聞蕃客見,明日欲追朝。
“碎聲籠苦竹”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