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榮華今日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昨日榮華今日衰”全詩
轉似秋蓬無定處,長于春夢幾多時。
半頭白發慚蕭相,滿面紅塵問遠師。
應是世間緣未盡,欲拋官去尚遲疑。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蕭相公宅遇自遠禪師,有感而贈》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蕭相公宅遇自遠禪師,有感而贈》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宦途堪笑不勝悲,
昨日榮華今日衰。
轉似秋蓬無定處,
長于春夢幾多時。
半頭白發慚蕭相,
滿面紅塵問遠師。
應是世間緣未盡,
欲拋官去尚遲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白居易在蕭相公宅遇到自遠禪師后的感慨之情。詩人以自身的宦途經歷表達了人生的起伏和轉變。他感嘆宦途的榮華昨日還在,而今卻一切衰敗,讓人感到無奈和悲涼。他將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秋蓬,將宦途比作曇花一現的春夢,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虛幻。詩人以自己半白的頭發感到慚愧,向遠禪師問道紅塵世界中的真正意義。他認為自己在這世間的緣分尚未盡盡,雖然有放棄官職的念頭,但仍存在猶豫不決的態度。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白居易內心的感慨和思考。通過對宦途的描述,詩人揭示了人世間的浮華和虛妄,以及人生的無常和短暫。他對自己的頹敗和對官職的思考表達了一種對塵世的厭倦和追求內心真實的心情。通過與遠禪師的對話,詩人試圖尋找人生的真正意義和解脫之道。整首詩詞情感深沉,意境清遠,通過對人生的反思和追問,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詩人獨特的哲學視角。
“昨日榮華今日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o xiàng gōng zhái yù zì yuǎn chán shī, yǒu gǎn ér zèng
蕭相公宅遇自遠禪師,有感而贈
huàn tú kān xiào bù shèng bēi, zuó rì róng huá jīn rì shuāi.
宦途堪笑不勝悲,昨日榮華今日衰。
zhuǎn shì qiū péng wú dìng chù,
轉似秋蓬無定處,
cháng yú chūn mèng jǐ duō shí.
長于春夢幾多時。
bàn tóu bái fà cán xiāo xiāng, mǎn miàn hóng chén wèn yuǎn shī.
半頭白發慚蕭相,滿面紅塵問遠師。
yìng shì shì jiān yuán wèi jǐn, yù pāo guān qù shàng chí yí.
應是世間緣未盡,欲拋官去尚遲疑。
“昨日榮華今日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