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思倚殿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尋思倚殿門”全詩
不知移舊愛,何處作新恩。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怨詞》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怨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奪寵心那慣,
尋思倚殿門。
不知移舊愛,
何處作新恩。
詩詞表達了一種怨憤和失落的情感。詩人描述了自己被奪走寵愛的心情,思念著過去曾經依靠的地方,同時感嘆自己不知道失去寵愛的原因,不知道新的恩寵將從何而來。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迷茫。詩中的“奪寵心那慣”揭示了詩人曾經被寵愛的經歷,現在卻失去了寵愛,心中充滿了怨憤之情。詩人倚著宮殿的門思索著過去的寵愛,卻不知道新的恩寵將會從何而來,感到茫然無措。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其真實而深沉的情感表達。詩人通過簡單的詞語和抑揚頓挫的結構,將自己的內心痛苦和困惑傳達給讀者。詩人的怨憤和失落情緒引發了讀者對于權力和愛情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人生中的無常和變遷。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人情世故的敏銳觸覺,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與無奈。它是一首真摯而深刻的詩詞作品,讓人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并思考人生的無常和變化。
“尋思倚殿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àn cí
怨詞
duó chǒng xīn nà guàn, xún sī yǐ diàn mén.
奪寵心那慣,尋思倚殿門。
bù zhī yí jiù ài, hé chǔ zuò xīn ēn.
不知移舊愛,何處作新恩。
“尋思倚殿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