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涼州無限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曲涼州無限情”全詩
二三月時何草綠,幾百年來空月明。
使君雖老頗多思,攜觴領妓處處行。
今愁古恨入絲竹,一曲涼州無限情。
直自當時到今日,中間歌吹更無聲。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題靈巖寺(寺即吳館娃宮,鳴屟廊硯池采香徑遺跡在焉)》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靈巖寺(寺即吳館娃宮,鳴屟廊硯池采香徑遺跡在焉)》這首詩是白居易在唐代寫的一首詩,描寫了靈巖寺的景觀和作者對歲月流轉的思索。
詩中的靈巖寺(寺即吳館娃宮,鳴屟廊硯池采香徑遺跡在焉)指的是吳館娃宮中的靈巖寺,作者在題詩時根據靈巖寺的具體位置和景觀進一步描述了它的狀況。娃宮屟廊已經傾斜,硯池和采香的小徑也都有些殘破。其中的“屟廊”指的是斜屋檐,而“采香徑”指的是修行者或游客采集香草的小徑。
詩的第一句“娃宮屟廊尋已傾,硯池香徑又欲平”表達了作者來到靈巖寺,發現它已經破敗,又即將衰敗的心情。詩中的“二三月時何草綠,幾百年來空月明”描繪了春天的景色,草木已經綠好,幾百年來如同徒然而過,空有明亮的月光。
接下來的兩句“使君雖老頗多思,攜觴領妓處處行”描寫了作者自己,盡管年紀已經老去,但仍然心懷思緒,游歷各處享受生活的樂趣。最后兩句“今愁古恨入絲竹,一曲涼州無限情。直自當時到今日,中間歌吹更無聲”表達了作者對于悲傷和古老的懷念,他的悲傷和古老的愛恨化為了音符,成為了一首悲切的曲子,涼州的情意在其中流淌。然而,從當時到現在,歌吹之聲已經消逝無蹤。
整首詩通過描述靈巖寺的景觀和作者的感慨,表達了對于光陰易逝的思考和對于古老歲月的懷念之情。通過描寫破敗的寺廟和漸行漸遠的音符,詩中蘊含了深厚的哲理和情感,讓人產生對于光陰流轉和生命短暫的思考。
“一曲涼州無限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íng yán sì sì jí wú guǎn wá gōng, míng xiè láng yàn chí cǎi xiāng jìng yí jī zài yān
題靈巖寺(寺即吳館娃宮,鳴屟廊硯池采香徑遺跡在焉)
wá gōng xiè láng xún yǐ qīng, yàn chí xiāng jìng yòu yù píng.
娃宮屟廊尋已傾,硯池香徑又欲平。
èr sān yuè shí hé cǎo lǜ,
二三月時何草綠,
jǐ bǎi nián lái kōng yuè míng.
幾百年來空月明。
shǐ jūn suī lǎo pō duō sī, xié shāng lǐng jì chǔ chù xíng.
使君雖老頗多思,攜觴領妓處處行。
jīn chóu gǔ hèn rù sī zhú, yī qǔ liáng zhōu wú xiàn qíng.
今愁古恨入絲竹,一曲涼州無限情。
zhí zì dāng shí dào jīn rì,
直自當時到今日,
zhōng jiān gē chuī gèng wú shēng.
中間歌吹更無聲。
“一曲涼州無限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