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原上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龍門原上土”全詩
唯將老年淚,一灑故人文。
遺文三十軸,軸軸金玉聲。
龍門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題故元少尹集后二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故元少尹集后二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黃土何曾知曉我,
白發只能懷念君。
只愿將老年的淚水,
灑在故友的文集上。
留下的文稿有三十卷,
每一卷都閃爍著金玉般的光輝。
我埋葬在龍門原上的身體,
卻無法埋葬我的名字。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故友的思念和對自身老去的感嘆。詩人認為黃土大地是無法理解他的內心世界的,只有他自己能夠體會到對故友的思念之情。詩人希望能夠將自己老年時的淚水灑在故友的文集上,以表達對友情的深摯感受。文集中留下的每一篇都閃耀著寶貴的光彩,代表著詩人與故友之間深厚的情誼。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夠被人記住,即使他的身體埋葬在龍門原上,但他的名聲將永遠流傳。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白居易對友情和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人通過對黃土和白發的描寫,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不可逆轉的老去過程。他將老年時的淚水灑在故友的文集上,是希望以此紀念和珍惜與故友之間的情誼。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被詩人視為金玉般的珍寶,象征著友情的珍貴和重要性。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個人名聲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夠流傳下去,即使他本人已經離世。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的描繪,詩人引發了讀者對友情、人生和名聲等主題的思考。這首詩詞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和對生命意義的思索,體現了他作為一位唐代偉大詩人的才華和洞察力。
“龍門原上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gù yuán shǎo yǐn jí hòu èr shǒu
題故元少尹集后二首
huáng rǎng jù zhī wǒ, bái tóu tú yì jūn.
黃壤詎知我,白頭徒憶君。
wéi jiāng lǎo nián lèi, yī sǎ gù rén wén.
唯將老年淚,一灑故人文。
yí wén sān shí zhóu, zhóu zhóu jīn yù shēng.
遺文三十軸,軸軸金玉聲。
lóng mén yuán shàng tǔ, mái gǔ bù mái míng.
龍門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龍門原上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