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依舊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情依舊綠”全詩
迢迢四十載,復向滎陽宿。
去時十一二,今年五十六。
追思兒戲時,宛然猶在目。
舊居失處所,故里無宗族。
豈唯變市朝,兼亦遷陵谷。
獨有溱洧水,無情依舊綠。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宿滎陽》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滎陽》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生長在滎陽,少小離開家鄉。
漫長四十年,再次宿于滎陽。
離開時十一二,今年已經五十六。
回憶兒時的游戲,仿佛還在眼前。
舊居已經不在,故鄉沒有親族。
不僅變化著市朝,也遷移了陵谷。
唯有溱洧河水,依舊青翠無情。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白居易在滎陽度過的一段時光。他在年幼時離開了滎陽,經過長達四十年的歲月,他再次回到滎陽,感嘆時間的飛逝和生活的變遷。他懷念起兒時的游戲和歡樂,但現在的故鄉已經面目全非,沒有了曾經的親人和熟悉的環境。這個世界不僅發生了政治和社會上的變化,連自然景觀也發生了遷移。唯一不變的是溱洧河水,依然如昔地流淌著,青翠欲滴。
賞析:
《宿滎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人通過對自己成長的地方進行回憶和對比,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故鄉變遷的感慨。詩中的滎陽不僅代表了詩人的故鄉,也象征了一段逝去的青春和美好的回憶。詩人通過描繪溱洧河水的永恒不變,表達了對故鄉的深情厚意。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細膩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將詩人的情感和思緒生動地展現出來,給人以深深的共鳴。
“無情依舊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xíng yáng
宿滎陽
shēng zhǎng zài xíng yáng, shào xiǎo cí xiāng qū.
生長在滎陽,少小辭鄉曲。
tiáo tiáo sì shí zài, fù xiàng xíng yáng sù.
迢迢四十載,復向滎陽宿。
qù shí shí yī èr, jīn nián wǔ shí liù.
去時十一二,今年五十六。
zhuī sī ér xì shí, wǎn rán yóu zài mù.
追思兒戲時,宛然猶在目。
jiù jū shī chù suǒ, gù lǐ wú zōng zú.
舊居失處所,故里無宗族。
qǐ wéi biàn shì cháo, jiān yì qiān líng gǔ.
豈唯變市朝,兼亦遷陵谷。
dú yǒu qín wěi shuǐ, wú qíng yī jiù lǜ.
獨有溱洧水,無情依舊綠。
“無情依舊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