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暗鳥棲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岸暗鳥棲后”全詩
況當故園夜,復此新秋池。
岸暗鳥棲后,橋明月出時。
菱風香散漫,桂露光參差。
靜境多獨得,幽懷竟誰知。
悠然心中語,自問來何遲。
朝衣薄且健,晚簟清仍滑。
社近燕影稀,雨馀蟬聲歇。
閑中得詩境,此境幽難說。
露荷珠自傾,風竹玉相戛。
誰能一同宿,共玩新秋月。
暑退早涼歸,池邊好時節。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秋池二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池二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描述了作者身心閑散的境地以及在秋池中感受到的寧靜和美好。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身閑無所為,心閑無所思。
況當故園夜,復此新秋池。
岸暗鳥棲后,橋明月出時。
菱風香散漫,桂露光參差。
靜境多獨得,幽懷竟誰知。
悠然心中語,自問來何遲。
朝衣薄且健,晚簟清仍滑。
社近燕影稀,雨馀蟬聲歇。
閑中得詩境,此境幽難說。
露荷珠自傾,風竹玉相戛。
誰能一同宿,共玩新秋月。
暑退早涼歸,池邊好時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秋池為背景,表達了作者閑適自在的心境和對自然景致的贊美。首先,詩人表示自己身體閑散無所事事,心思也無所牽掛。然后,他描述了在故園的夜晚再次來到這個新秋池的情景。池岸昏暗之后,鳥兒棲息,橋上明亮的月亮升起。菱蕩中的微風散發著香氣,桂樹上的露水閃爍不定。在這樣安靜的環境中,作者感受到了獨特的寧靜,但他的幽懷卻無人能夠理解。他心中有很多話要說,自問為什么來得這么晚。早晨的衣服輕薄而清爽,晚上的席子依然涼爽而光滑。社稷附近燕子的身影已經稀少,雨后蟬鳴也逐漸停歇。在閑暇之中,他得到了一種詩意的境地,但這種境界的幽玄之處難以言表。露水從蓮花上滴落,風吹竹葉相互碰撞。他希望有人能夠與他一同宿在這里,共同欣賞這美麗的秋月。暑熱已經過去,早涼歸來,池邊正是一個好時節。
整首詩以秋池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示了作者閑適自在的生活態度和對寧靜美好境界的向往。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如鳥棲、月明、菱風、桂露等,塑造了一個安靜而美好的秋夜景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內心的寧靜。整體上,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寧靜閑適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岸暗鳥棲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chí èr shǒu
秋池二首
shēn xián wú suǒ wéi, xīn xián wú suǒ sī.
身閑無所為,心閑無所思。
kuàng dāng gù yuán yè, fù cǐ xīn qiū chí.
況當故園夜,復此新秋池。
àn àn niǎo qī hòu, qiáo míng yuè chū shí.
岸暗鳥棲后,橋明月出時。
líng fēng xiāng sǎn màn, guì lù guāng cēn cī.
菱風香散漫,桂露光參差。
jìng jìng duō dú de, yōu huái jìng shéi zhī.
靜境多獨得,幽懷竟誰知。
yōu rán xīn zhōng yǔ, zì wèn lái hé chí.
悠然心中語,自問來何遲。
cháo yī báo qiě jiàn, wǎn diàn qīng réng huá.
朝衣薄且健,晚簟清仍滑。
shè jìn yàn yǐng xī, yǔ yú chán shēng xiē.
社近燕影稀,雨馀蟬聲歇。
xián zhōng de shī jìng, cǐ jìng yōu nán shuō.
閑中得詩境,此境幽難說。
lù hé zhū zì qīng, fēng zhú yù xiāng jiá.
露荷珠自傾,風竹玉相戛。
shuí néng yī tóng sù, gòng wán xīn qiū yuè.
誰能一同宿,共玩新秋月。
shǔ tuì zǎo liáng guī, chí biān hǎo shí jié.
暑退早涼歸,池邊好時節。
“岸暗鳥棲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