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如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磨刀不如礪”全詩
才高八九尺,勢若千萬尋。
嵌空華陽洞,重疊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劍門深。
形質冠今古,氣色通晴陰。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為異,時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礪,搗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萬金。
豈伊造物者,獨能知我心。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太湖石》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湖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描寫太湖石為主題,通過對太湖石的形態、特點和氣質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太湖石的贊美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遠望老嵯峨,近觀怪嶔崟。
才高八九尺,勢若千萬尋。
嵌空華陽洞,重疊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劍門深。
形質冠今古,氣色通晴陰。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為異,時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礪,搗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萬金。
豈伊造物者,獨能知我心。
這首詩詞以太湖石為對象,通過形容其外貌和氣質,展示了太湖石的獨特之處。
詩詞的意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詩詞開篇遠望太湖石,描繪了其古老而崇高的形象,老嵯峨、怪嶔崟,給人一種莊嚴而神秘的感覺。
其次,詩詞通過對太湖石的尺寸和氣勢的描述,表達了其巍峨壯觀的特點。才高八九尺,勢若千萬尋,顯示了太湖石的高大威嚴。
接著,詩詞描繪了太湖石的外觀和結構。華陽洞、匡山岑,形容了太湖石表面的洞穴和山峰,給人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仙掌迥、劍門深,形容了太湖石的形狀,使其更加神秘莫測。
然后,詩詞通過對太湖石的氣質描繪,使其更加生動。形質冠今古,氣色通晴陰,表達了太湖石的氣息與自然天象相通,給人一種靈秀自然的感覺。
最后,詩詞以太湖石的特點為喻,表達了一種人生哲理。作者通過比較磨刀不如礪、搗帛不如砧,抒發了對太湖石的崇拜之情,將其比作人生中至高無上的寶貝,表達了對造物主的敬畏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對太湖石的描繪,展示了太湖石的獨特魅力和作者對其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含有一定的人生哲理,引發讀者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磨刀不如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hú shí
太湖石
yuǎn wàng lǎo cuó é, jìn guān guài qīn yín.
遠望老嵯峨,近觀怪嶔崟。
cái gāo bā jiǔ chǐ, shì ruò qiān wàn xún.
才高八九尺,勢若千萬尋。
qiàn kōng huá yáng dòng, chóng dié kuāng shān cén.
嵌空華陽洞,重疊匡山岑。
miǎo yǐ xiān zhǎng jiǒng, ya rán jiàn mén shēn.
邈矣仙掌迥,呀然劍門深。
xíng zhì guān jīn gǔ, qì sè tōng qíng yīn.
形質冠今古,氣色通晴陰。
wèi qiū yǐ sè sè, yù yǔ xiān shěn shěn.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tiān zī xìn wèi yì, shí yòng fēi suǒ rèn.
天姿信為異,時用非所任。
mó dāo bù rú lì, dǎo bó bù rú zhēn.
磨刀不如礪,搗帛不如砧。
hé nǎi zhǔ rén yì, zhòng zhī rú wàn jīn.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萬金。
qǐ yī zào wù zhě, dú néng zhī wǒ xīn.
豈伊造物者,獨能知我心。
“磨刀不如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