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無急病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幸無急病痛”全詩
身雖日漸老,幸無急病痛。
眼逢鬧處合,心向閑時用。
既得安穩眠,亦無顛倒夢。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安穩眠》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安穩眠》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家雖日漸貧,猶未苦饑凍。
身雖日漸老,幸無急病痛。
眼逢鬧處合,心向閑時用。
既得安穩眠,亦無顛倒夢。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日漸貧困和衰老的境況下,仍能保持心境平和、享受安穩寧靜的生活。白居易通過描繪自己的家境和身體狀況,反映了他內心的滿足和對平淡生活的欣賞。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滿足。首兩句“家雖日漸貧,猶未苦饑凍。身雖日漸老,幸無急病痛。”描繪了作者家境的貧困和自己身體的衰老,但是他并沒有感到饑餓和寒冷,也沒有遭受嚴重的疾病之苦。這表明詩人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不高,能夠從簡單的生活中找到滿足。
接下來的兩句“眼逢鬧處合,心向閑時用。”表達了作者眼睛看到喧鬧的場合也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心思則留給了閑暇時光。這展現了詩人對寧靜與閑適生活的追求,即使周圍環境喧囂,他也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專注。
最后兩句“既得安穩眠,亦無顛倒夢。”強調了作者享受到了安穩的睡眠,沒有惱人的噩夢擾亂。這暗示了詩人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和滿足,沒有被外界的困擾所動搖。
整首詩詞以平淡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簡單生活和內心寧靜的向往,并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態,享受生活中的點滴安寧。
“幸無急病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n wěn mián
安穩眠
jiā suī rì jiàn pín, yóu wèi kǔ jī dòng.
家雖日漸貧,猶未苦饑凍。
shēn suī rì jiàn lǎo, xìng wú jí bìng tòng.
身雖日漸老,幸無急病痛。
yǎn féng nào chù hé, xīn xiàng xián shí yòng.
眼逢鬧處合,心向閑時用。
jì dé ān wěn mián, yì wú diān dǎo mèng.
既得安穩眠,亦無顛倒夢。
“幸無急病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