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式燕綏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嘉賓式燕綏之”全詩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南有嘉魚翻譯及注釋
翻譯
南方出產鮮美魚,魚群游動把尾搖。君子宴會有美酒,嘉賓宴飲樂陶陶。
南方出產鮮魚美,魚群游動隨水流。君子宴會有美酒,嘉賓宴飲樂悠悠。
南方有樹枝條彎,葫蘆藤蔓緊相纏。君子宴會有美酒,嘉賓宴飲樂平安。
鵓鳩翩翩空中翔,四面八方集樹上。君子宴會有美酒,嘉賓歡飲勸滿觴。
注釋
⑴南:指南方長江、漢水等河川。嘉魚:美魚。
⑵烝(zhēng)然:眾多的樣子。罩罩:義同“掉掉”,眾魚在水中搖尾游動之貌。
⑶式:語助詞。燕:同“宴”。
⑷汕(shàn)汕:群魚游水的樣子。《說文解字》:“魚游水貌。”
⑸衎(kàn):快樂。
⑹樛(jiū)木:彎曲的樹木。樛,樹木向下彎曲。
⑺瓠(hù):葫蘆。纍(léi):纏繞。
⑻綏(suí):安。
⑼鵻(zhuī):鳥名,即鵓鳩,也叫鵓鴣,天將雨或初晴時常在樹上咕咕地叫。
⑽思:句尾助詞,下同。
⑾又:通“侑”,勸酒。
南有嘉魚鑒賞
這是一首專敘賓主淳樸真摯之情的宴飲詩。詩意與《小雅·魚麗》略同,方玉潤《詩經原始》云:“彼(指《小雅·魚麗》)專言肴酒之美,此(指《小雅·南有嘉魚》)兼敘綢繆之意。”
全詩四章,章四句。前兩章均以游魚起興,用魚、水象征賓主之間融洽的關系,宛轉地表達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詩處于和睦、歡愉的氣氛中。兩章的開首兩句用重章疊唱反覆詠嘆,加強這一氛圍的形成。“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南有嘉魚,烝然汕汕”,魚兒輕輕擺動鰭尾,往來翕忽,怡然自得。讀者仿佛看見四面八方的賓客們聚集在廳堂,大排筵宴,席間觥籌交錯,笑語盈盈。魚樂,人亦樂,二者交相感應,一虛一實,宴飲時的歡樂場面與主賓綢繆之情頓現。短短數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無窮。
若僅用一種事物來形容賓主無間的感情,讀起來不免單調,也不厚重。故詩人在濃濃的酒香中,筆鋒一揚,將讀者的視線從水中引向陸地,為讀者描繪了另一場景:枝葉扶疏的樹木上纏繞著青青的葫蘆藤,藤上綴滿了大大小小的葫蘆,風過處,宛如無數只鈴鐸在顫動。這里的樹木象征著主人高貴的地位,端莊的氣度;藤蔓緊緊纏繞著高大的樹木,頗似親朋摯友久別重逢后親密無間、難舍難分的情態。對此良辰美景,又有瓊漿佳肴,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鏡頭”的手法,緩緩地將一群翩飛的鵓鳩送入讀者的眼簾,也把讀者從神游的境界拉回酒席。嘉賓在祥和歡樂的氣氛中酒興愈濃,情致愈高,你斟我飲言笑晏晏。望著那群鵓鳩,聽著咕咕的鳴叫聲,也許有的客人已開始商量打獵的事情了。這就隱含著宴飲后的射禮。用筆曲折,別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賓主之間和樂美好的感情。
全詩是從水、陸、空三個角度來描繪賓客們初飲、宴中、酣飲時的形態。起初是營造氣氛,隨著酒筵的漸進,酒興漸濃,賓客也漸趨熱情奔放,人們的視線也隨之漸高。在寫作手法上,詩人運用了興中有比,賦比結合的手法。在章法、句式上,不僅采用重章疊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詩最末一句添了兩個虛詞,延長了詩句,便于歌者深情緩唱、抒發感情,同時也使詩看起來不呆板,顯得余味不絕。
南有嘉魚創作背景
此詩為周代燕樂的通用樂歌,與《小雅·魚麗》、《小雅·南山有臺》三首詩是同一組宴飲詩。先歌《魚麗》,贊佳肴之豐盛;次歌《南有嘉魚》,敘賓主綢繆之情;最后歌《南山有臺》,極盡祝頌之能事,敬祝賓客萬壽無疆,子孫福澤延綿。毛詩、齊詩都認為是宴飲詩兼有求賢之意,《毛詩序》云:“《南有嘉魚》,樂與賢也,大平之君子至誠,樂與賢者共之也。”也有人覺得此詩還含有諷諫之意。“嘉賓式燕綏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yǒu jiā yú
南有嘉魚
nán yǒu jiā yú, zhēng rán zhào zhào.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
jūn zǐ yǒu jiǔ, jiā bīn shì yàn yǐ lè.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nán yǒu jiā yú, zhēng rán shàn shàn.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
jūn zǐ yǒu jiǔ, jiā bīn shì yàn yǐ kàn.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nán yǒu jiū mù, gān hù lèi zhī.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
jūn zǐ yǒu jiǔ, jiā bīn shì yàn suí zhī.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piān piān zhě zhuī, zhēng rán lái sī.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
jūn zǐ yǒu jiǔ, jiā bīn shì yàn yòu sī.
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嘉賓式燕綏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