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來玩未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持來玩未足”全詩
持來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芳香銷掌握,悵望生懷抱。
豈無后開花,念此先開好。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寄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灼灼早春梅,東南枝最早。
持來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芳香銷掌握,悵望生懷抱。
豈無后開花,念此先開好。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早春時節盛開的梅花。詩人觀賞著這朵灼灼的梅花,它是東南方向上最早開放的。詩人把梅花摘了回來,但覺得玩賞還不夠,梅花在他的手中漸漸凋謝。梅花的芳香消失了,詩人感到遺憾,并懷念起梅花曾經的懷抱。他想到這朵梅花是否沒有后續的開放,所以心念著這朵梅花開得好的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梅花的盛開和凋謝,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短暫存在的感慨和思考。梅花作為早春的代表花卉,雖然開放時間較早,但它的花期卻很短暫,芳香也容易消散。詩人將梅花摘回家中,希望能夠更久地欣賞它,但梅花卻在他的手中逐漸凋謝,這使詩人感到惋惜和懷念。詩人的內心感嘆著美好事物的轉瞬即逝,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美好的追求和珍惜的態度。
此外,詩中還有對梅花后續開放的念想,詩人希望梅花開得好,暗示了他對未來美好的期待和祝愿。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時間流逝和美好事物脆弱性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持來玩未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qíng
寄情
zhuó zhuó zǎo chūn méi, dōng nán zhī zuì zǎo.
灼灼早春梅,東南枝最早。
chí lái wán wèi zú, huā xiàng shǒu zhōng lǎo.
持來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fāng xiāng xiāo zhǎng wò, chàng wàng shēng huái bào.
芳香銷掌握,悵望生懷抱。
qǐ wú hòu kāi huā, niàn cǐ xiān kāi hǎo.
豈無后開花,念此先開好。
“持來玩未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