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驚兩鬢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年驚兩鬢蒼”全詩
病應無處避,老更不宜忙。
徇俗心情少,休官道理長。
今秋歸去定,何必重思量。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重詠》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詠》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日覺雙眸暗,
年驚兩鬢蒼。
病應無處避,
老更不宜忙。
徇俗心情少,
休官道理長。
今秋歸去定,
何必重思量。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自身狀態的反思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詩人感嘆時間的流逝,意識到自己的雙眼昏暗,頭發漸漸變白,暗喻老去的跡象已經顯現。他認識到疾病是無法逃避的,老去也不宜著急。詩人并不追求俗世的名利,心境淡泊,而對于官職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認為現在秋天即將歸去,不必過多思量,應當順應自然。
賞析:
這首詩表現了白居易晚年的心境和人生觀。他在詩中展現了對生老病死的深刻認識和對世俗名利的淡然態度。通過描述自身的身體狀況,他傳達了對時光流逝和歲月無情的感慨。詩人以淡泊官場為態度,認為人生應順其自然,不必過分憂慮和糾結。他的思想深邃,表達了對世事的超脫和對官場功利的拒絕。整首詩節奏平緩,語言簡練,通過樸素的表述傳達了深刻的哲理和對人生的思考。這首詩體現了唐代文人的人生觀和胸懷,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個人情感。
“年驚兩鬢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yǒng
重詠
rì jué shuāng móu àn, nián jīng liǎng bìn cāng.
日覺雙眸暗,年驚兩鬢蒼。
bìng yīng wú chǔ bì, lǎo gèng bù yí máng.
病應無處避,老更不宜忙。
xùn sú xīn qíng shǎo, xiū guān dào lǐ zhǎng.
徇俗心情少,休官道理長。
jīn qiū guī qù dìng, hé bì zhòng sī liang.
今秋歸去定,何必重思量。
“年驚兩鬢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