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清涼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好是清涼地”全詩
晚晴宜野寺,秋景屬閑人。
凈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慚容鬢上,猶帶郡庭塵。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題報恩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報恩寺
好是清涼地,都無系絆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屬閑人。
凈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慚容鬢上,猶帶郡庭塵。
中文譯文:
在報恩寺留題
這是一個清涼美好的地方,沒有任何束縛。
在晚晴的時候,適合到野寺中去,秋景適宜閑人。
可以坐在潔凈的石頭上,從寒泉上可以洗抹巾。
自慚容顏上的白發,還沾有城郡之塵。
詩意和賞析:
《題報恩寺》是白居易的一首閑游題詠之作,反映了他對純凈自然環境的向往和對塵俗世界的無奈和不滿。詩中以明忒寫清涼地、野寺、秋景、凈石、寒泉等自然景物,為讀者營造了一種寧靜恬淡的境界。作者借用這種環境,表達了自己希望遠離塵囂的愿望。然而,詩末的“自慚容顏上的白發,還沾有城郡之塵”,則反映作者身歷的現實和痛苦,說明他雖然向往寧靜,卻不能脫離庸俗的塵世。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與對比,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同時也暗示了塵世紛擾對他的困擾和痛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
“好是清涼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bào ēn sì
題報恩寺
hǎo shì qīng liáng dì, dōu wú xì bàn shēn.
好是清涼地,都無系絆身。
wǎn qíng yí yě sì, qiū jǐng shǔ xián rén.
晚晴宜野寺,秋景屬閑人。
jìng shí kān fū zuò, hán quán kě zhuó jīn.
凈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zì cán róng bìn shàng, yóu dài jùn tíng chén.
自慚容鬢上,猶帶郡庭塵。
“好是清涼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