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不應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默默不應人”全詩
有慵將送老,無智可勞生。
忽忽忘機坐,倀倀任運行。
家鄉安處是,那獨在神京。
久貯滄浪意,初辭桎梏身。
昏昏常帶酒,默默不應人。
坐穩便箕踞,眠多愛欠伸。
客來存禮數,始著白綸巾。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江上對酒二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對酒二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上對酒二首
酒助疏頑性,琴資緩慢情。
有慵將送老,無智可勞生。
忽忽忘機坐,倀倀任運行。
家鄉安處是,那獨在神京。
久貯滄浪意,初辭桎梏身。
昏昏常帶酒,默默不應人。
坐穩便箕踞,眠多愛欠伸。
客來存禮數,始著白綸巾。
中文譯文:
在江邊對飲的兩首詩
酒能幫助疏解頑性,琴音激發緩慢的情感。
我有懶散的傾向,將隨著年歲送走;我沒有聰明才智,無法勞動創造。
我忘卻了自己的處境坐在這里,縱容著命運的任意驅使。
我的家鄉安寧在何處?我孤獨地在京城中。
長久以來,我積蓄了對江河的深情,現在初步擺脫了束縛。
黃昏時常帶著酒,默默地不與人應答。
坐得穩便伸直身子,多愛躺著瞇眠。
客人來了要懂得拘謹,才開始戴上白色絲巾。
詩意和賞析:
《江上對酒二首》是白居易自述自己在江邊對酒的心境和生活狀態的一首詩詞。詩中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疏離感、懶散傾向以及對家鄉的思念。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酒和琴的作用。酒能夠幫助人擺脫疲憊和壓抑的情緒,而琴音則能夠喚起緩慢而深沉的情感。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借酒和琴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和尋找內心的慰藉。
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作者的懶散傾向和對智慧的無奈。作者感到自己懶散而無能,無法為生活勞動創造,這可能是他對自己能力的自嘲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接著,詩中出現了作者忘卻自我、任憑命運驅使的形象。作者坐在江邊,忘卻了自己的處境,被命運所左右,這種狀態暗示了作者內心的疏離和對生活的迷茫。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自由的渴望。作者感到自己的家鄉是平靜而安寧的,而他卻孤獨地在京城中,與家鄉相隔遙遠。同時,他也表達了對過去束縛的解脫和對自由的向往。
最后幾句描述了作者酗酒的習慣和不合群的態度。作者常常帶著酒度過黃昏,默默地不與人交流。他習慣沉默寡言,不愿與他人互動。他喜歡舒適地坐著,喜歡多睡覺而不愿伸展身體。當有客人來訪時,他才會存下一些禮節,開始戴上白色的絲巾。
整首詩描繪了白居易內心的孤獨、懶散和對家鄉的思念,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生活的迷茫和對自由的向往。他通過酒和琴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和釋放內心的壓抑,同時也展現了他對自我生活方式的堅持和對傳統禮節的尊重。
這首詩詞充滿了詩人的個人情感和生活體驗,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自我吐露,展現了一種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同時,詩中使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詩詞更具意境和藝術感。
“默默不應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duì jiǔ èr shǒu
江上對酒二首
jiǔ zhù shū wán xìng, qín zī huǎn màn qíng.
酒助疏頑性,琴資緩慢情。
yǒu yōng jiāng sòng lǎo, wú zhì kě láo shēng.
有慵將送老,無智可勞生。
hū hū wàng jī zuò, chāng chāng rèn yùn xíng.
忽忽忘機坐,倀倀任運行。
jiā xiāng ān chǔ shì, nà dú zài shén jīng.
家鄉安處是,那獨在神京。
jiǔ zhù cāng láng yì, chū cí zhì gù shēn.
久貯滄浪意,初辭桎梏身。
hūn hūn cháng dài jiǔ, mò mò bù yīng rén.
昏昏常帶酒,默默不應人。
zuò wěn biàn jī jù, mián duō ài qiàn shēn.
坐穩便箕踞,眠多愛欠伸。
kè lái cún lǐ shù, shǐ zhe bái guān jīn.
客來存禮數,始著白綸巾。
“默默不應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