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機上聞投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家機上聞投杼”全詩
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闇生魑魅蠹生蟲,何異讒生疑阻中。
但使武皇心似燭,江充不敢作江充。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思子臺有感二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思子臺有感二首
曾家機上聞投杼,
尹氏園中見掇蜂。
但以恩情生隙罅,
何人不解作江充。
闇生魑魅蠹生蟲,
何異讒生疑阻中。
但使武皇心似燭,
江充不敢作江充。
(中文譯文)
思子臺上聽說曾家仆人墜毀機器,
尹氏園中見到一個人采集蜜蜂。
只是因為恩情產生了裂隙,
哪個人不明白這些人釀成江充。
暗暗催生惡靈蛀蟲,
何尤異讒言引起疑慮阻撓其中。
只要武皇的心意如明燈般明亮,
江充便不敢再成為江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創作的。詩人以曾家機上聞投杼、尹氏園中見掇蜂為例,表達了在人際關系中,只要有了裂隙,就會產生懷疑和爭斗的情景。詩人通過比喻暗生魑魅和讒言來形容裂隙的產生和影響,因此,他呼吁君主要像明燈一樣心明眼亮,阻止類似江充那樣的人再次引發紛爭。
這首詩以簡潔、直接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觀察。他通過描繪兩個小故事,巧妙地表達了官場的爾虞我詐和斗爭。詩人通過強調恩情和裂隙之間的聯系,以及對惡靈和讒言之間關系的警示,提出了明君的治國要求和希望。
整首詩情感平穩,語言簡練,通過幾個鮮明的意象和比喻,揭示了人際關系中的世故和沖突。詩人以直接的方式訴諸于君主,表現出他對社會和國家的憂慮,同時也表達了對正義和善良力量的贊美和希冀。
“曾家機上聞投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zi tái yǒu gǎn èr shǒu
思子臺有感二首
zēng jiā jī shàng wén tóu zhù, yǐn shì yuán zhōng jiàn duō fēng.
曾家機上聞投杼,尹氏園中見掇蜂。
dàn yǐ ēn qíng shēng xì xià, hé rén bù jiě zuò jiāng chōng.
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àn shēng chī mèi dù shēng chóng, hé yì chán shēng yí zǔ zhōng.
闇生魑魅蠹生蟲,何異讒生疑阻中。
dàn shǐ wǔ huáng xīn shì zhú, jiāng chōng bù gǎn zuò jiāng chōng.
但使武皇心似燭,江充不敢作江充。
“曾家機上聞投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