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展旌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城上展旌旗”全詩
望鄉相并立,向月一時吹。
戰馬頭皆舉,征人手盡垂。
嗚嗚三奏罷,城上展旌旗。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賦得邊城角》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得邊城角》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賦得邊城角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邊角兩三枝,
霜天隴上兒。
望鄉相并立,
向月一時吹。
戰馬頭皆舉,
征人手盡垂。
嗚嗚三奏罷,
城上展旌旗。
中文譯文:
角樓上,有幾名邊防將士,
在寒霜覆蓋的隴山上。
他們并肩站立,望向故鄉,
向著明亮的月光吹奏樂器。
戰馬們昂起頭顱,
征人們無力地垂下手臂。
嗷嗷的樂聲三次奏罷,
城頭上展開旌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邊防軍士的生活場景,展現了他們在邊陲辛勤守衛故土的忠誠和堅定。詩中的邊角指的是城墻上的角樓,這里是邊防軍士守衛邊疆的重要崗位。
詩的前兩句寫出了寒冷的邊陲景象,霜天覆蓋的隴山給人一種寒冷而荒涼的感覺。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幾名軍士并肩站立,他們望向故鄉,心中思念著家鄉的親人和故土。
詩的下半部分表現了軍士們的壯志和無奈。他們面對著明亮的月光吹奏樂器,表達了他們對故土的思念之情。戰馬們也昂起頭顱,似乎感受到了軍士們的壯志和期盼。然而,征人們的手臂卻無力地垂下,顯示出他們長時間的勞累和疲憊。
最后兩句以嗚嗚的樂聲描述了奏樂的結束,同時描繪了城頭上展開的旌旗,象征著軍隊的威武和榮耀。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邊防軍士的艱辛生活和對故土的深情厚意。通過對軍士們的形象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他們的敬意和贊美,同時也展示了他們為國家和家鄉而奉獻的精神。這首詩以樸實的筆觸喚起讀者對邊防軍士的同情和敬佩,展示了白居易對軍人的關注和對國家安寧的期盼。
“城上展旌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dé biān chéng jiǎo
賦得邊城角
biān jiǎo liǎng sān zhī, shuāng tiān lǒng shàng ér.
邊角兩三枝,霜天隴上兒。
wàng xiāng xiāng bìng lì, xiàng yuè yī shí chuī.
望鄉相并立,向月一時吹。
zhàn mǎ tóu jiē jǔ, zhēng rén shǒu jǐn chuí.
戰馬頭皆舉,征人手盡垂。
wū wū sān zòu bà, chéng shàng zhǎn jīng qí.
嗚嗚三奏罷,城上展旌旗。
“城上展旌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