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閑居跡可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洛下閑居跡可逃”全詩
趁伴入朝應老丑,尋春放醉尚粗豪。
詩攜彩紙新裝卷,酒典緋花舊賜袍。
曾在東方千騎上,至今躞蹀馬頭高。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初到洛下閑游》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到洛下閑游》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庭重少身宜退,
洛下閑居跡可逃。
趁伴入朝應老丑,
尋春放醉尚粗豪。
詩攜彩紙新裝卷,
酒典緋花舊賜袍。
曾在東方千騎上,
至今躞蹀馬頭高。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白居易初次到洛陽的閑游之情。他認為漢朝朝廷的權勢重重,對于年輕人來說,應該選擇退隱避世。他在洛陽找到了一個寧靜的居所,可以逃離塵囂的紛擾。白居易趁著陪同入朝的機會,應該盡快退休,因為在朝廷中年老容顏已經失去了優勢。他尋覓春天的時候,縱情暢飲,仍然保持著豪放的氣概。白居易把他寫的詩詞裝訂在彩紙上,以新裝的卷軸形式呈現。他的酒文集《酒典》得到了官方的承認和獎賞,他的袍服上有著緋色花紋,這是以前官方賜予他的。他曾經在東方的戰馬之上騎行,至今仍然自豪地高視著馬頭。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白居易對于閑逸生活的向往和對權勢的厭倦。他認為年輕人應該避免過多地追逐權勢和名利,而是應該選擇退隱安享寧靜。洛陽作為唐代的都城,雖然繁華,但白居易仍然尋找到了一個能夠逃離喧囂的地方,表達了他對寧靜生活的向往。他在詩中強調了自己的年老和相貌的衰老,認為在朝廷中已經失去了優勢,應該及早退休。然而,他對于享受春天和飲酒的態度卻依然堅定,展示了他豪放不羈的一面。詩中還透露出白居易對于自己文學才華的自豪,彩紙卷軸和酒典都是他的作品,對他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最后,他自豪地提到曾經騎馬的經歷,顯示出他對過去的成就和榮耀的回憶。
這首詩通過對閑游生活的描寫,展現了白居易對于寧靜和自由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于自己文學成就和過去榮耀的自豪。詩詞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的比喻,以及對于權勢和退隱生活的對比,形成了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
“洛下閑居跡可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dào luò xià xián yóu
初到洛下閑游
hàn tíng zhòng shǎo shēn yí tuì, luò xià xián jū jī kě táo.
漢庭重少身宜退,洛下閑居跡可逃。
chèn bàn rù cháo yīng lǎo chǒu,
趁伴入朝應老丑,
xún chūn fàng zuì shàng cū háo.
尋春放醉尚粗豪。
shī xié cǎi zhǐ xīn zhuāng juǎn, jiǔ diǎn fēi huā jiù cì páo.
詩攜彩紙新裝卷,酒典緋花舊賜袍。
céng zài dōng fāng qiān qí shàng, zhì jīn xiè dié mǎ tóu gāo.
曾在東方千騎上,至今躞蹀馬頭高。
“洛下閑居跡可逃”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