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豆野麋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楚豆野麋方”全詩
菜剪三秋綠,飧炊百日黃。
胡麻山麨樣,楚豆野麋方。
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漿。
葛花消酒毒,萸蒂發羹香。
鼓腹聊乘興,寧知逢世昌。
分類:
作者簡介(王績)

王績(約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 ,撰 《酒經》 、《酒譜》 。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食后》王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食后》是唐代王績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以田家晚餐的簡樸場景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下,通過品嘗著家常的美食而感到滿足和快樂,同時也寄托了對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對命運變遷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田家一無所有,晚餐成為常事。
蔬菜剪下來是三秋的綠色,飯菜做出來是一百天熟黃。
胡麻像山頂上的皮脯,楚豆像野麋一樣生香。
我剛發現了松皮脯,又是新添了杜若漿。
葛花散去了酒的毒氣,萸蒂發出了羹的香氣。
鼓脹的肚子,只能讓我騎興去享受它,我怎么知道是否能遇見世間的繁榮。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田家晚餐的簡單場景,表達了作者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中享受著家常之樂,體現了對生活的滿足和對世俗榮華的追求。詩中同時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詞語描繪了豐盛的食物,如蔬菜的綠色、飯菜的熟黃、胡麻的皮脯、楚豆的香氣等,使讀者在感受到作者的物質貧困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對美食的珍愛和不屈不撓的樂觀態度。
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命運變遷的思考。作者以田家的貧困為背景,通過對食物的描述,表達了對世俗繁榮的向往。詩末的"寧知逢世昌"寄托了對命運的期待和對未來的希望,表達了對美好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單的生活場景和豐富的詞語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家常之樂的珍愛和對美好世界的向往,既展現了作者的豪邁膽略,又凸顯了對命運變遷的思考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楚豆野麋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hòu
食后
tián jiā wú suǒ yǒu, wǎn shí suì wèi cháng.
田家無所有,晚食遂為常。
cài jiǎn sān qiū lǜ, sūn chuī bǎi rì huáng.
菜剪三秋綠,飧炊百日黃。
hú má shān chǎo yàng, chǔ dòu yě mí fāng.
胡麻山麨樣,楚豆野麋方。
shǐ bào sōng pí pú, xīn tiān dù ruò jiāng.
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漿。
gé huā xiāo jiǔ dú, yú dì fā gēng xiāng.
葛花消酒毒,萸蒂發羹香。
gǔ fù liáo chéng xìng, níng zhī féng shì chāng.
鼓腹聊乘興,寧知逢世昌。
“楚豆野麋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