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翅常疑白雪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曬翅常疑白雪消”全詩
(亂雞群里 一作:亂群雞里)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
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遼東老令威。
帶雪松枝翹膝脛,放花菱片綴毛衣。
低回且向林間宿,奮迅終須天外飛。
若問故巢知處在,主人相戀未能歸。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池鶴二首翻譯及注釋
在高高的竹籠前沒有自己的同伴,在亂哄的雞群卻有著自己的風度。
低下頭怕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心白色的短尾消失。
轉眼看到鸕鶿覺得它毛色污濁,又討厭鸚鵡的叫聲太諂媚。
對風鳴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悵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遙的云水之間。
池塘中的這只鶴是鶴中稀有的品種,恐怕是傳說中的遼東丁令威吧。
它高高的站在帶雪的松枝上,用菱花的花瓣點綴自己的羽毛。
低空徘徊時會到籠子里棲宿,快速張開翅膀時終究要飛到遼闊的天空。
你若問它的故巢,它知道在哪里,只是留戀現在的主人還不能歸去。
“曬翅常疑白雪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í hè èr shǒu
池鶴二首
gāo zhú lóng qián wú bàn lǚ, luàn jī qún lǐ yǒu fēng biāo.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雞群里有風標。
luàn jī qún lǐ yī zuò: luàn qún jī lǐ
(亂雞群里 一作:亂群雞里)
dī tóu zhà kǒng dān shā luò, shài chì cháng yí bái xuě xiāo.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zhuǎn jué lú cí máo sè xià, kǔ xián yīng wǔ yǔ shēng jiāo.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lín fēng yī lì sī hé shì, chàng wàng qīng tián yún shuǐ yáo.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
chí zhōng cǐ hè hè zhōng xī, kǒng shì liáo dōng lǎo lìng wēi.
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遼東老令威。
dài xuě sōng zhī qiào xī jìng, fàng huā líng piàn zhuì máo yī.
帶雪松枝翹膝脛,放花菱片綴毛衣。
dī huí qiě xiàng lín jiān sù, fèn xùn zhōng xū tiān wài fēi.
低回且向林間宿,奮迅終須天外飛。
ruò wèn gù cháo zhī chǔ zài, zhǔ rén xiāng liàn wèi néng guī.
若問故巢知處在,主人相戀未能歸。
“曬翅常疑白雪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