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老意彌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恨老意彌深”全詩
謀歡身太晚,恨老意彌深。
薄解燈前舞,尤能酒后吟。
花叢便不入,猶自未甘心。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贈同座》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同座》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詩人以朋友為題材,以婉約的筆調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追求歡愉的追尋,透露出對逝去的青春的無奈和對老去的憂慮。
詩中描述了詩人與朋友共處時的情景。春天雙蛾嫩黛(眉毛)輕柔如春天的嫩芽,秋天兩鬢的白發卻已經悄悄生長,暗示著歲月的消逝和老去的無法逃避。詩人為了追求快樂而耽擱了尋找歡愉的時機,現在卻已經來不及了。對于已經老去的自己,歡樂已經變得越發珍貴而不可得,而對此的懊悔和深深的遺憾則更加強烈。
詩中還提到了詩人善于舞蹈和吟詩。詩人曾經能夠在燈前盡情地舞蹈,又能在酒后吟詠詩歌,展示了他多才多藝的一面。然而,他的才華卻無法讓自己擺脫對歡愉的追求,他仍然不甘于與世無爭的生活,而是渴望進入到花叢中,在情欲的世界里獲得滿足和回報。
《贈同座》通過一種揶揄詼諧的方式表達了對光陰流逝、青春逝去的無奈和憂慮。詩人通過對自己的反思,表達了對于生活的追求和欠缺的矛盾心理。他不滿足于平淡無奇的生活,渴望在歡愉中找到自己的歸宿,但同時也不免感嘆于歲月無情,自己無可奈何的老去。
詩中的意境婉約,語言簡練,以寥寥數語道出了詩人內心的思緒,交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年齡增長、人生追求的思考和感慨。這首詩寫照了唐代士人對生活的難舍難離的復雜情感,情感真切,意境深遠,是白居易詩歌創作中的一篇佳作。
“恨老意彌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tóng zuò
贈同座
chūn dài shuāng é nèn, qiū péng liǎng bìn qīn.
春黛雙蛾嫩,秋蓬兩鬢侵。
móu huān shēn tài wǎn, hèn lǎo yì mí shēn.
謀歡身太晚,恨老意彌深。
báo jiě dēng qián wǔ, yóu néng jiǔ hòu yín.
薄解燈前舞,尤能酒后吟。
huā cóng biàn bù rù, yóu zì wèi gān xīn.
花叢便不入,猶自未甘心。
“恨老意彌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