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衣穩馬槐陰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輕衣穩馬槐陰路”全詩
耳鬧久憎聞俗事,眼明初喜見閑人。
昔曾對作承華相,今復連為博望賓。
始信淡交宜久遠,與君轉老轉相親。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贈皇甫賓客》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皇甫賓客
輕衣穩馬槐陰路,
漸近東來漸少塵。
耳鬧久憎聞俗事,
眼明初喜見閑人。
昔曾對作承華相,
今復連為博望賓。
始信淡交宜久遠,
與君轉老轉相親。
譯文:
穿著輕衣穩定馬匹,走在槐樹陰涼的路上,
漸漸接近東方,逐漸減少塵埃的擾亂。
耳朵已久病受到俗世的騷擾,
眼睛越發明亮,初次喜歡上見到閑人。
曾經與您一同做了承華相,
如今又成為博望賓的好友。
我開始相信淡泊的交往才是長久的,
與您庶幾共同老去,變得更加親近。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珍視和對浮躁世俗的厭惡。詩中的皇甫賓客被賦予了特殊的地位,他被詩人視為與自己有著深厚情誼的朋友。詩人通過描述自己與皇甫賓客相交的過程,展現了對于真摯、淡泊友誼的追求和珍視。
這首詩也抒發了詩人對于紛繁世事的煩惱和對于寧靜閑適生活的向往。詩中詩人提到的“耳鬧久憎聞俗事”,表達了他對于社會嘈雜和瑣碎事務的厭煩之情。而“眼明初喜見閑人”則表達了他對于清心寡欲的人和閑適的生活方式的羨慕和喜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閑適生活的向往,詩意深遠。詩中使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描寫,如“輕衣穩馬槐陰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低調而舒適的行走狀態。整首詩節奏流暢,詩詞優美,通過對友誼和生活的贊美和思考,詩人呈現了一種理想化的人際關系和生活方式。詩人抒發了自己獨特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給讀者一種深思和共鳴的感覺。
“輕衣穩馬槐陰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huáng fǔ bīn kè
贈皇甫賓客
qīng yī wěn mǎ huái yīn lù, jiàn jìn dōng lái jiàn shǎo chén.
輕衣穩馬槐陰路,漸近東來漸少塵。
ěr nào jiǔ zēng wén sú shì,
耳鬧久憎聞俗事,
yǎn míng chū xǐ jiàn xián rén.
眼明初喜見閑人。
xī céng duì zuò chéng huá xiāng, jīn fù lián wèi bó wàng bīn.
昔曾對作承華相,今復連為博望賓。
shǐ xìn dàn jiāo yí jiǔ yuǎn, yǔ jūn zhuǎn lǎo zhuǎn xiāng qīn.
始信淡交宜久遠,與君轉老轉相親。
“輕衣穩馬槐陰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