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尋甃石引新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尋甃石引新泉”全詩
綠竹掛衣涼處歇,清風展簟困時眠。
身閑當貴真天爵,官散無憂即地仙。
林下水邊無厭日,便堪終老豈論年。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池上即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池上即事》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行走尋找鋪設在池塘上的石頭引水泉源,
坐下來觀看修理橋梁和補綴漁船。
青翠的竹子上掛著衣物,在涼爽的地方休息,
清風展開竹席,困倦時候便在上面入眠。
身體閑暇時可享受到真正的天賜爵位,
官職解散后,不用憂愁,就如地仙一般。
林蔭下水邊的日子讓人心生無盡樂趣,
那樣的生活,不論年歲,都可終老。
詩意:
《池上即事》以描述一種寧靜、恬淡的生活態度為主題。詩人描繪了自己在池塘邊的閑適時光,通過觀察周圍的景物和感受自然的氣息,表達了對平淡生活的熱愛和追求。詩中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對寧靜的向往,以及對人生價值的重新思考。
賞析:
《池上即事》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展現了白居易對平凡生活的獨特見解。詩人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個寧靜而美好的環境,讓讀者感受到其中的安寧與舒適。他行走于池塘邊,尋找源頭的泉水,觀察修橋補船的場景,這些細節反映了他對生活中細微之處的留意和關注。
詩中所描述的綠竹、清風、竹席等自然元素,與修橋補船的場景相互交織,形成一幅生活的畫卷。詩人借助這些景物,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他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可以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寧愿,追求真正的幸福。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自己為例,表達了一種超越物質和功名利祿的境界。他認為,身閑之時,可以體驗到真正的尊貴和快樂,無需依賴官職和地位。林下水邊的日子是如此美好,讓人不再計較年歲和時間的流逝,而是能夠享受眼前的寧靜和滿足。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平凡生活的贊美和追求,體現了他對自然、對內心寧靜的向往。通過描繪寧靜的環境和反思人生價值,詩人訴說了一種簡單而深刻的哲理,引導讀者反思生活的本質和真正的幸福所在。
“行尋甃石引新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í shàng jí shì
池上即事
xíng xún zhòu shí yǐn xīn quán, zuò kàn xiū qiáo bǔ diào chuán.
行尋甃石引新泉,坐看修橋補釣船。
lǜ zhú guà yī liáng chù xiē,
綠竹掛衣涼處歇,
qīng fēng zhǎn diàn kùn shí mián.
清風展簟困時眠。
shēn xián dāng guì zhēn tiān jué, guān sàn wú yōu jí dì xiān.
身閑當貴真天爵,官散無憂即地仙。
lín xià shuǐ biān wú yàn rì, biàn kān zhōng lǎo qǐ lùn nián.
林下水邊無厭日,便堪終老豈論年。
“行尋甃石引新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