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人事常多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時人事常多故”全詩
不是塵埃便風雨,若非疾病即悲憂。
貧窮心苦多無興,富貴身忙不自由。
唯有分司官恰好,閑游雖老未能休。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勉閑游》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勉閑游》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時人事常多故,
一歲春能幾處游。
不是塵埃便風雨,
若非疾病即悲憂。
貧窮心苦多無興,
富貴身忙不自由。
唯有分司官恰好,
閑游雖老未能休。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人生中常見的種種煩惱和不如意的感嘆,以及對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詩人認為人生中的變化和不順常常是無法避免的,一年之中能有多少機會去游覽、放松呢?無論是塵埃飛揚的風雨,還是疾病和悲憂,都會讓人難以享受生活的樂趣。貧窮和心理上的痛苦使人無法感受到快樂,而富貴和繁忙也剝奪了自由的空間。只有擔任低級官職的人,才能夠恰好地分配時間,享受閑適的生活。盡管詩人已經年老,但他仍然無法放下閑適游玩的心愿。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的反思和思考,揭示了人們常常面臨的困境和矛盾,以及對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詩人通過對天時人事的描繪,展示了人們面對的常見困境,如風雨的干擾、疾病和悲憂的困擾等。詩中的貧窮和富貴體現了人們在不同境遇下的困惑和無奈。詩人通過描述分司官的生活,表達了對自由、閑適生活的渴望,同時也體現了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不滿。盡管詩人已經年老,但他內心深處對閑適游玩的向往依然存在,這種對自由的追求和無法實現的痛苦感是詩人的心靈寫照。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嘆和思考,通過對人生的描摹,展現了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詩人通過對自由的渴望和無法實現的無奈,喚起了讀者對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和思考。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思和共鳴,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思想和情感表達能力。
“天時人事常多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iǎn xián yóu
勉閑游
tiān shí rén shì cháng duō gù, yī suì chūn néng jǐ chù yóu.
天時人事常多故,一歲春能幾處游。
bú shì chén āi biàn fēng yǔ,
不是塵埃便風雨,
ruò fēi jí bìng jí bēi yōu.
若非疾病即悲憂。
pín qióng xīn kǔ duō wú xìng, fù guì shēn máng bù zì yóu.
貧窮心苦多無興,富貴身忙不自由。
wéi yǒu fèn sī guān qià hǎo, xián yóu suī lǎo wèi néng xiū.
唯有分司官恰好,閑游雖老未能休。
“天時人事常多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