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屐田衣六七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屐田衣六七賢”全詩
九龍潭月落杯酒,三品松風飄管弦。
強健且宜游勝地,清涼不覺過炎天。
始知駕鶴乘云外,別有逍遙地上仙。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從龍潭寺至少林寺,題贈同游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從龍潭寺至少林寺,題贈同游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穿著山屐、披著田衣的六七位賢士,
手摘芳香,踏著翠綠,漫步于潺湲的小溪邊。
九龍潭的月亮落下,杯中的酒香撲鼻,
三品茶葉的香氣隨風飄蕩,伴著管弦樂聲。
這片美景既適合身體健壯的人游玩,
清涼之地使人不覺得炎熱的天氣過于酷熱。
從此刻起,我才知道駕著仙鶴,乘云而行,
離開塵世,另有一片逍遙的仙境。
詩意:
這首詩以游覽從龍潭寺到少林寺的旅行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逍遙仙境的向往。詩中描繪了一群身著樸素服飾的賢士們在山間溪邊漫步,感受著清新宜人的環境。月亮落下、杯中的酒香和茶葉的香氣伴隨著管弦樂聲,為整個場景增添了愉悅的氛圍。詩人認為這個地方既適宜健壯的人游玩,又清涼宜人,使人不受炎熱的天氣困擾。最后,詩人表達了駕鶴乘云、遠離塵世的愿望,渴望到一個逍遙自在的仙境中去。
賞析:
這首詩以優美的詞語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山水風景的美麗和宜人,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詩中的山屐、田衣、芳香、翠弄等描繪了賢士們樸素的裝束和自然環境的美好。通過描繪月亮落下、杯中的酒香和茶葉的香氣,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愉悅的境界。詩人通過對游玩地點的描寫,表達了對健康和宜人環境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超脫塵世的憧憬和追求。整首詩意境高遠,意境流轉自然,給人以舒適宜人的感覺,展現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山屐田衣六七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óng lóng tán sì zhì shǎo lín sì, tí zèng tóng yóu zhě
從龍潭寺至少林寺,題贈同游者
shān jī tián yī liù qī xián, qiān fāng tà cuì nòng chán yuán.
山屐田衣六七賢,搴芳蹋翠弄潺湲。
jiǔ lóng tán yuè luò bēi jiǔ,
九龍潭月落杯酒,
sān pǐn sōng fēng piāo guǎn xián.
三品松風飄管弦。
qiáng jiàn qiě yí yóu shèng dì, qīng liáng bù jué guò yán tiān.
強健且宜游勝地,清涼不覺過炎天。
shǐ zhī jià hè chéng yún wài, bié yǒu xiāo yáo dì shàng xiān.
始知駕鶴乘云外,別有逍遙地上仙。
“山屐田衣六七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