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鳥無聲葉滿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鳥無聲葉滿枝”全詩
惜逢金谷三春盡,恨拜銅樓一月遲。
詩境忽來還自得,醉鄉潛去與誰期。
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將至東都先寄令狐留守》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至東都先寄令狐留守》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鳥無聲葉滿枝,
閑吟想到洛城時。
惜逢金谷三春盡,
恨拜銅樓一月遲。
詩境忽來還自得,
醉鄉潛去與誰期。
東都添個狂賓客,
先報壺觴風月知。
中文譯文:
黃鳥無聲,樹葉滿枝,
我閑吟時想起洛陽城。
可惜我來到金谷時,已錯過了三個春天的盡頭,
心中懊悔,只恨不能早些登上銅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白居易在東都(洛陽)的感受和思考。詩人坐在閑暇之時,看到黃鳥在枝頭無聲地棲息,樹葉滿枝,引發了他對洛陽城的回憶和思念之情。然而,當他來到金谷時,已經錯過了連續三個春天的美景,對此感到惋惜和懊悔,心中怨恨自己錯過了欣賞春天的機會。
然而,詩人在創作的過程中,忽然感受到了一種詩境的降臨,頗為得意和自得。他沉浸在這種境界之中,感到仿佛置身于醉鄉之中,得到了心靈的滿足。他不知道自己的醉鄉將會潛去何處,也不知道與誰會有相會之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東都(洛陽)的期待和祝愿。他希望東都能夠迎來一位狂放不羈的賓客,那個賓客先為他報告東都的壺觴美酒和風月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東都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同時也顯露出對詩境和閑適生活的向往。詩人通過黃鳥和滿枝的葉子這一自然景象,喚起了他對洛陽城的回憶和思念之情。金谷三春盡、銅樓一月遲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惋惜和懊悔之情。
詩人在寫作的過程中,突然感受到了一種詩境的降臨,這種境界讓他得到了滿足和自得。詩人的心境由此轉向,他不再思念過去的美景,而是展望未來,期待著東都能夠迎來一位狂放不羈的賓客,帶來美酒和風月之歡愉。
整首詩以簡短的篇幅表達了詩人對東都的思念、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感悟和情感表達能力。
“黃鳥無聲葉滿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ì dōng dōu xiān jì líng hú liú shǒu
將至東都先寄令狐留守
huáng niǎo wú shēng yè mǎn zhī, xián yín xiǎng dào luò chéng shí.
黃鳥無聲葉滿枝,閑吟想到洛城時。
xī féng jīn gǔ sān chūn jǐn,
惜逢金谷三春盡,
hèn bài tóng lóu yī yuè chí.
恨拜銅樓一月遲。
shī jìng hū lái huán zì dé, zuì xiāng qián qù yǔ shuí qī.
詩境忽來還自得,醉鄉潛去與誰期。
dōng dōu tiān gè kuáng bīn kè, xiān bào hú shāng fēng yuè zhī.
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黃鳥無聲葉滿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