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箭高鴻盡翅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避箭高鴻盡翅飛”全詩
君乞曹州刺史替,我拋刑部侍郎歸。
倚瘡老馬收蹄立,避箭高鴻盡翅飛。
豈料洛陽風月夜,故人垂老得相依。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答崔十八見寄》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崔十八見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詩,詩意深邃而樸實。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以及詩意和賞析。
明朝欲見琴尊伴,洗拭金杯拂玉徽。
君乞曹州刺史替,我拋刑部侍郎歸。
倚瘡老馬收蹄立,避箭高鴻盡翅飛。
豈料洛陽風月夜,故人垂老得相依。
中文譯文:
明天早晨我想去拜訪琴藝高強的朋友,洗凈金杯,揩拭琴弦。
你請求曹州刺史替你辦事,我拋下刑部侍郎的職位回去。
倚著傷病的老馬,它站立著,抬起蹄子。
迎面而來的箭高高飛起,高鴻也在避開。
沒想到在洛陽的風月之夜,我們兩位老人重逢相依。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友情的思念和珍視之情。詩人想要去拜訪一個在琴藝上有造詣的朋友,他準備好了禮物并且期待與朋友見面。同時,他的朋友請求他替自己去曹州擔任刺史,而他自己則辭去了在刑部的職位。他倚著受傷的老馬,而箭高飛過時鴻鳥避開了。最后,在洛陽的風月之夜,他們兩位老人相互依靠重逢了。
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白居易對友情的珍視和忠誠。友情在他們之間是如此重要,他們愿意放下自己的職位和舒適的環境,互相幫助和扶持。詩中的倚瘡老馬和避箭高鴻這兩句,通過寓象描寫和比喻手法,表達了友情中的無私和犧牲精神。洛陽的風月夜象征著友情的美好,他們兩位老人在這個時刻相逢,相依相守,展現出友情的持久和可貴。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字字句句都充滿力量和真摯。
“避箭高鴻盡翅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cuī shí bā jiàn jì
答崔十八見寄
míng cháo yù jiàn qín zūn bàn, xǐ shì jīn bēi fú yù huī.
明朝欲見琴尊伴,洗拭金杯拂玉徽。
jūn qǐ cáo zhōu cì shǐ tì,
君乞曹州刺史替,
wǒ pāo xíng bù shì láng guī.
我拋刑部侍郎歸。
yǐ chuāng lǎo mǎ shōu tí lì, bì jiàn gāo hóng jǐn chì fēi.
倚瘡老馬收蹄立,避箭高鴻盡翅飛。
qǐ liào luò yáng fēng yuè yè, gù rén chuí lǎo dé xiāng yī.
豈料洛陽風月夜,故人垂老得相依。
“避箭高鴻盡翅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