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詠晚風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詠晚風前”全詩
人貌非前日,蟬聲似去年。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聽罷無他計,相思又一篇。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答夢得聞蟬見寄(一作新蟬酬劉夢得見寄)》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夢得聞蟬見寄(一作新蟬酬劉夢得見寄)》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開啟詩卷,心懷壯志,獨自吟詠晚風前。
人的容貌已非昨日,蟬聲卻如去年一般。
槐花在新雨后綻放,柳影預示著秋天的來臨。
聽罷他人的詩篇,我沒有別的打算,只是再寫一篇相思之作。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回應劉夢得送來的一首《得聞蟬見寄》為題材。白居易開啟詩卷,心懷壯志,獨自吟詠晚風之前。他注意到自己的容貌已經改變,而蟬聲卻如去年一樣。詩中描繪了槐花在新雨后盛開,柳樹的影子預示著秋天的到來。作者聽完劉夢得的詩篇后,并沒有其他的打算,只是再次寫下了一首表達相思之情的作品。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開篇的"開緘思浩然",表達了作者打開詩卷的豪情壯志。"人貌非前日,蟬聲似去年"一句,通過對人和蟬的對比,展現出時光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接下來的描寫槐花和柳影,以及對秋天的暗示,給詩詞增添了一絲凄涼的意味,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最后,作者表示聽完他人的詩篇后,只有再次寫下一首相思之作,表達了對思念之情的深沉。
整首詩運用了簡潔明快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通過對人、蟬、花、影的描繪,以及對秋天的預示,展現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同時又表達了作者對過往時光和思念之情的感慨。這首詩詞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淡的憂傷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展現了白居易優美細膩的詩歌才華。
“獨詠晚風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mèng dé wén chán jiàn jì yī zuò xīn chán chóu liú mèng dé jiàn jì
答夢得聞蟬見寄(一作新蟬酬劉夢得見寄)
kāi jiān sī hào rán, dú yǒng wǎn fēng qián.
開緘思浩然,獨詠晚風前。
rén mào fēi qián rì, chán shēng shì qù nián.
人貌非前日,蟬聲似去年。
huái huā xīn yǔ hòu, liǔ yǐng yù qiū tiān.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tīng bà wú tā jì, xiāng sī yòu yī piān.
聽罷無他計,相思又一篇。
“獨詠晚風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