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下疏為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因下疏為沼”全詩
龍門分水入,金谷取花栽。
繞岸行初匝,憑軒立未回。
園西有池位,留與后人開。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重修府西水亭院》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修府西水亭院》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因下疏為沼,隨高筑作臺。
龍門分水入,金谷取花栽。
繞岸行初匝,憑軒立未回。
園西有池位,留與后人開。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白居易重修位于府邸西邊的水亭院的情景。詩中描繪了他將一片水田改造成了池塘,并在高臺上筑起亭子的過程。他引水從龍門流入池塘,從金谷采花栽種。白居易在亭子里繞著池塘走了一圈,站在亭子里眺望,卻還未回到原點。他決定將這座亭子留給后人維護和欣賞。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白居易修建水亭院的場景,展現了他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和對傳承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建筑物的修建,將人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展現了中國文化中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詩中的"龍門"指的是一種水利設施,用來引水灌溉田地。"金谷"則是指一種美麗的花園。通過引用這些典故,詩人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精心打造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這首詩詞既展現了白居易對美景的追求,又表達了他留下美好事物給后人的愿望。它傳達了一種樂觀向上的情感,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修建亭子的描述,展現了作者對美景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同時也表達了他留下美好事物給后人的愿望。
“因下疏為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ng xiū fǔ xī shuǐ tíng yuàn
重修府西水亭院
yīn xià shū wèi zhǎo, suí gāo zhù zuò tái.
因下疏為沼,隨高筑作臺。
lóng mén fēn shuǐ rù, jīn gǔ qǔ huā zāi.
龍門分水入,金谷取花栽。
rào àn xíng chū zā, píng xuān lì wèi huí.
繞岸行初匝,憑軒立未回。
yuán xī yǒu chí wèi, liú yǔ hòu rén kāi.
園西有池位,留與后人開。
“因下疏為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