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龍興寺春晴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龍興寺春晴后”全詩
老趁風花應不稱,閑尋松雪正相當。
吏人引從多乘輿,賓客逢迎少下堂。
不擬人間更求事,些些疏懶亦何妨。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南龍興寺殘雪》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龍興寺殘雪》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龍興寺殘雪,
春晴后,我緩步徐行繞過四廊。
老年人在風花下行走,似乎不太適應,
我閑步尋找松樹上的殘雪,正好相得益彰。
官員引導眾人乘坐馬車經過,
而賓客們相互迎接,卻少有人進入寺堂。
我不打算在塵世中再追求功名利祿,
有些懶散和隨意也無妨。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南龍興寺散步的景象。春天的晴朗天氣,詩人緩步徐行,繞過寺廟的四廊。他注意到有些老年人在花風中行走時似乎有些不適應,而他自己則愉快地尋找著松樹上的殘雪,感覺相得益彰。官員們引導人們乘坐馬車路過,而來訪的客人們互相迎接,但只有少數人進入寺堂。詩人表示不再追求世俗的權勢和名利,他認為一些懶散和隨意也沒有關系。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詩人的心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和詩人對塵世的超脫態度。詩中所描述的南龍興寺景象,利用春天的晴朗天氣和殘雪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敏感和贊美之情。詩人對于老年人在花風中行走的描寫,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而詩人自己則以一種閑適、隨意的態度,尋找松樹上的殘雪,表達了他對于名利的超然態度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他對于追求寧靜自由生活的態度。這種超脫世俗的情懷和對自由的追求,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境界。
“南龍興寺春晴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lóng xīng sì cán xuě
南龍興寺殘雪
nán lóng xīng sì chūn qíng hòu, huǎn bù xú yín rào sì láng.
南龍興寺春晴后,緩步徐吟繞四廊。
lǎo chèn fēng huā yīng bù chēng,
老趁風花應不稱,
xián xún sōng xuě zhèng xiāng dāng.
閑尋松雪正相當。
lì rén yǐn cóng duō shèng yú, bīn kè féng yíng shǎo xià táng.
吏人引從多乘輿,賓客逢迎少下堂。
bù nǐ rén jiān gèng qiú shì, xiē xiē shū lǎn yì hé fáng.
不擬人間更求事,些些疏懶亦何妨。
“南龍興寺春晴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