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池中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是池中物”全詩
吾亦愛吾池,池邊開一室。
人魚雖異族,其樂歸于一。
且與爾為徒,逍遙同過日。
爾無羨滄海,蒲藻可委質。
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
況吾與爾輩,本非蛟龍匹。
假如云雨來,只是池中物。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詠興五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興五首·四月池水滿》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四月池水滿,
龜游魚躍出。
吾亦愛吾池,
池邊開一室。
人魚雖異族,
其樂歸于一。
且與爾為徒,
逍遙同過日。
爾無羨滄海,
蒲藻可委質。
吾亦忘青云,
衡茅足容膝。
況吾與爾輩,
本非蛟龍匹。
假如云雨來,
只是池中物。
譯文:
四月時節,池水充滿,
龜兒游動,魚兒躍出。
我也喜愛我的池塘,
池邊有一間小屋。
人和魚雖然不同種族,
它們的歡樂歸于一處。
我愿與你一同共度時光,
自由自在地度過每一天。
你不必羨慕遼闊的大海,
池塘中的蘆葦可作你的棲身之所。
我也忘卻了高貴的仕途,
簡樸的茅草屋足以容納我。
何況我和你這樣的人,
本就不是嬌美的蛟龍一類。
即便有云雨的來臨,
那只是池塘中的自然現象。
詩意和賞析:
《詠興五首·四月池水滿》以描繪四月池水充盈的景象為起點,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贊美。詩人通過描寫池塘中的龜和魚的歡樂活動,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生命的喜愛與關注。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的池塘,并在池邊建起了一間小屋,以此與自然相依為伴。
詩中提到的“人魚雖異族,其樂歸于一”,表達了詩人與自然生命之間的共鳴和親近感。詩人將自己與讀者相提并論,表示與讀者共同欣賞自然之美,一同享受逍遙自在的生活。
詩人通過“爾無羨滄海,蒲藻可委質。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的表達,表明自己并不羨慕世俗的權貴和名利,而是過著簡樸自在的生活。詩人將自己與讀者置于同等地位,強調了內心的平等與純粹。
最后,詩人以“假如云雨來,只是池中物”作結,表達了對自然變化的淡然態度。無論遭遇風雨還是晴天,它們只是池塘中的自然現象,詩人并不因此而動搖內心的平和與寧靜。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贊美,表達了對簡樸自在生活的向往,并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通過自然景觀和情感融合,使詩人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贊美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思考。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示了白居易對自然與人類的關系的深刻洞察和對簡樸生活的向往。
“只是池中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xìng wǔ shǒu
詠興五首
sì yuè chí shuǐ mǎn, guī yóu yú yuè chū.
四月池水滿,龜游魚躍出。
wú yì ài wú chí, chí biān kāi yī shì.
吾亦愛吾池,池邊開一室。
rén yú suī yì zú, qí lè guī yú yī.
人魚雖異族,其樂歸于一。
qiě yǔ ěr wèi tú, xiāo yáo tóng guò rì.
且與爾為徒,逍遙同過日。
ěr wú xiàn cāng hǎi, pú zǎo kě wěi zhì.
爾無羨滄海,蒲藻可委質。
wú yì wàng qīng yún, héng máo zú róng xī.
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
kuàng wú yǔ ěr bèi, běn fēi jiāo lóng pǐ.
況吾與爾輩,本非蛟龍匹。
jiǎ rú yún yǔ lái, zhǐ shì chí zhōng wù.
假如云雨來,只是池中物。
“只是池中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