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步頗相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蹇步頗相宜”全詩
紫氈履寬穩,蹇步頗相宜。
足適已忘履,身適已忘衣。
況我心又適,兼忘是與非。
三適今為一,怡怡復熙熙。
禪那不動處,混沌未鑿時。
此固不可說,為君強言之。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三適贈道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穿著厚暖的褐綾袍,躺著或者站坐時裹著。腳上是寬穩的紫氈鞋,邁步起來相當自在。腳適于忘卻鞋子,身適于忘卻衣服。更何況我的心靈,已經忘卻了是非。三者合而為一,心情愉悅,祥和安寧。這種境界如同禪修的不動之處,還有混沌未鑿開的時候。這個境界是無法言說的,我努力向你描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道友的影響下達到的一種心境。詩人首先通過描寫自己的裝扮來表達內心的寧靜和安適。褐綾袍和紫氈履象征著物質的舒適,而忘卻了衣服和鞋子則象征著內心的超越物質的境界。詩人進一步表達了心靈達到了一種超越是非的狀態,讓他感到愉悅和祥和。他比喻這個心境如同禪修的靜止時刻,以及未被鑿開的混沌之前的狀態。詩人意識到這種境界是無法言說的,但他仍然努力向道友描述。
這首詩以簡練、平實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心靈境界。通過描寫外在的裝扮和內心狀態的轉變,詩人揭示了道友對他的影響。整首詩雖然篇幅不長,但展示了詩人對精神境界的把握和感悟。
“蹇步頗相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shì zèng dào yǒu
三適贈道友
hè líng páo hòu nuǎn, wò gài xíng zuò pī.
褐綾袍厚暖,臥蓋行坐披。
zǐ zhān lǚ kuān wěn, jiǎn bù pō xiāng yí.
紫氈履寬穩,蹇步頗相宜。
zú shì yǐ wàng lǚ, shēn shì yǐ wàng yī.
足適已忘履,身適已忘衣。
kuàng wǒ xīn yòu shì, jiān wàng shì yǔ fēi.
況我心又適,兼忘是與非。
sān shì jīn wèi yī, yí yí fù xī xī.
三適今為一,怡怡復熙熙。
chán nà bù dòng chù, hùn dùn wèi záo shí.
禪那不動處,混沌未鑿時。
cǐ gù bù kě shuō, wèi jūn qiáng yán zhī.
此固不可說,為君強言之。
“蹇步頗相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