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自安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身自安止”全詩
老夫何處宿,暖帳溫爐前。
兩重褐綺衾,一領花茸氈。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穩眠。
是時心與身,了無閑事牽。
以此度風雪,閑居來六年。
忽思遠游客,復想早朝士。
蹋凍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為身君父,身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語形骸,吾應不負爾。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風雪中作》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風雪中作》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雪中作
歲暮風動地,夜寒雪連天。
老夫何處宿,暖帳溫爐前。
兩重褐綺衾,一領花茸氈。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穩眠。
是時心與身,了無閑事牽。
以此度風雪,閑居來六年。
忽思遠游客,復想早朝士。
蹋凍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為身君父,身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語形骸,吾應不負爾。
詩詞的中文譯文:
風雪中創作
歲暮時節風動地,夜晚寒冷雪紛飛。
老夫何處居住宿,溫暖的帳篷和火爐前。
兩層厚重的褐色錦被,一只帶有花朵的氈毯。
粥熟了卻叫不醒我,太陽升起時我安穩地睡眠。
此刻心與身,無牽掛之事。
用這樣的心態度過風雪,已有六年時光。
突然想起遠行的客人,再次想起早朝的士人。
踐踏凍土在夜晚旅行,寒冷中未明便起身。
心靈是身體的君主,身體是心靈的臣子。
無法使身體自由,皆由心靈所驅使。
我心已經知足,我身體自在安穩。
言語和形骸都存在于我心中,我應該不辜負它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歲末寒冷、風雪交加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在寒冷的環境中的寧靜與滿足。
詩人描述了自己年老的身體,在寒冷的夜晚找到了溫暖的住所,享受著舒適的生活,他的心與身體沒有被瑣事所牽扯,過著寧靜的生活已經有六年了。然而,他忽然想起遠方的旅行者和那些早起的士人,在詩人的思緒中,他們不得不在寒冷中行走,盡管寒冷仍未散去,他們卻早早起床。
詩人通過對心與身體的比喻,表達了內心對自由的渴望和身體的束縛。他認識到心靈對身體的控制,意味著無法真正自由地生活。然而,他的內心已經滿足,并在內心和身體的和諧中找到了安寧。
整首詩詞展示了詩人的淡泊寧靜,他在世俗紛擾中保持內心的平和,表達了對自由和滿足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狀態,呼應了唐代文人士人的傳統價值觀,強調了內心的平靜和滿足在紛繁世事中的重要位置。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清晰的語言和意象,展示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體現了唐代文人的典型觀念和情感表達方式。
“我身自安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xuě zhōng zuò
風雪中作
suì mù fēng dòng dì, yè hán xuě lián tiān.
歲暮風動地,夜寒雪連天。
lǎo fū hé chǔ sù, nuǎn zhàng wēn lú qián.
老夫何處宿,暖帳溫爐前。
liǎng chóng hè qǐ qīn, yī lǐng huā rōng zhān.
兩重褐綺衾,一領花茸氈。
zhōu shú hū bù qǐ, rì gāo ān wěn mián.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穩眠。
shì shí xīn yǔ shēn, liǎo wú xián shì qiān.
是時心與身,了無閑事牽。
yǐ cǐ dù fēng xuě, xián jū lái liù nián.
以此度風雪,閑居來六年。
hū sī yuǎn yóu kè, fù xiǎng zǎo cháo shì.
忽思遠游客,復想早朝士。
tà dòng qīn yè xíng, líng hán wèi míng qǐ.
蹋凍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xīn wèi shēn jūn fù, shēn wéi xīn chén zǐ.
心為身君父,身為心臣子。
bù dé shēn zì yóu, jiē wèi xīn suǒ shǐ.
不得身自由,皆為心所使。
wǒ xīn jì zhī zú, wǒ shēn zì ān zhǐ.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fāng cùn yǔ xíng hái, wú yīng bù fù ěr.
方寸語形骸,吾應不負爾。
“我身自安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