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看花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食看花眼”全詩
寒食看花眼,春風落日心。
百憂當二月,一醉直千金。
到處公卿席,無辭酒醆深。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送常秀才下第東歸》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常秀才下第東歸》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歸多旅恨,西上少知音。
寒食看花眼,春風落日心。
百憂當二月,一醉直千金。
到處公卿席,無辭酒醆深。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常秀才東歸的送別之情。詩人在送別的過程中,感嘆東歸的旅途多有辛苦和遭遇不如意之事,而在西方的行程中卻缺少知音相伴。他在寒食節時看花,卻因思念東歸者而模糊了眼睛,春風吹落的夕陽使他的心情更加沉重。詩人表示自己有許多憂愁,它們都發生在二月份,而只需一次酒醉,花費千金的酒席,便能暫時忘卻這些憂愁。無論到了哪個地方,都有官員和貴族的宴席,詩人卻無需推辭,只需深飲酒,盡情痛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作為送別者的情感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對東歸的描述,表達了旅途辛苦和得不到知音的困境。他在寒食節看花時,內心充滿了思念之情,而春風吹落的夕陽更加凸顯了他的心情沉重。詩中的“百憂當二月”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煩惱,而“一醉直千金”則是他尋求暫時遺忘痛苦的方式。最后兩句表明無論在哪個場合,詩人都能無拘無束地暢飲,將自己的情感傾訴于酒中。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離別時的思念之情和對逝去時光的回憶。通過對旅途和離別的描繪,詩人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離別的苦楚和無奈,以及對過往時光的留戀之情。與此同時,詩人也展示了自己豪爽豁達的性格,不論身處何地,都能自在地享受美酒,將憂愁拋諸腦后。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寒食看花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háng xiù cái xià dì dōng guī
送常秀才下第東歸
dōng guī duō lǚ hèn, xī shàng shǎo zhī yīn.
東歸多旅恨,西上少知音。
hán shí kān huā yǎn, chūn fēng luò rì xīn.
寒食看花眼,春風落日心。
bǎi yōu dāng èr yuè, yī zuì zhí qiān jīn.
百憂當二月,一醉直千金。
dào chù gōng qīng xí, wú cí jiǔ zhǎn shēn.
到處公卿席,無辭酒醆深。
“寒食看花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