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晚下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沉吟晚下山”全詩
家仍念婚嫁,身尚系官班。
蕭灑秋臨水,沉吟晚下山。
長閑猶未得,逐日且偷閑。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宿天竺寺回》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天竺寺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他在經歷了三天的住寺修行后回到都城的時候所寫下的。
詩中描繪了白居易在野外寺廟中過夜三宿,然后再返回都城。他身為官員,仍然思念家庭中的婚姻狀況,而他自己仍然牽扯著官場上的事務。
下山時,他靜靜地沉吟著,感慨秋天的凄涼。雖然他已經度過了漫長的修行時光,但在回到城市之后,他還沒有完全享受到閑暇的時光,只能偷偷地抽出一些時間。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旅途中的景物和內心感受,表達了白居易對家庭和個人生活的思念以及對官場生活的無奈和壓抑。詩中的景物也借助著詩人的情感,展現了寺廟、山水和季節的變化。
這首詩具有深刻的詩意和情感體驗,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表達,使讀者在感受到詩人內心世界的同時,也能對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反省。
“沉吟晚下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tiān zhú sì huí
宿天竺寺回
yě sì jīng sān sù, dū chéng fù yī hái.
野寺經三宿,都城復一還。
jiā réng niàn hūn jià, shēn shàng xì guān bān.
家仍念婚嫁,身尚系官班。
xiāo sǎ qiū lín shuǐ, chén yín wǎn xià shān.
蕭灑秋臨水,沉吟晚下山。
zhǎng xián yóu wèi dé, zhú rì qiě tōu xián.
長閑猶未得,逐日且偷閑。
“沉吟晚下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