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灑伊嵩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蕭灑伊嵩下”全詩
未曾一日悶,已得六年閑。
魚鳥為徒侶,煙霞是往還。
伴僧禪閉目,迎客笑開顏。
興發宵游寺,慵時晝掩關。
夜來風月好,悔不宿香山。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喜閑》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閑》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作者在閑暇自在的環境中過著寧靜的生活,體現了他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
蕭灑伊嵩下,優游黃綺間。
未曾一日悶,已得六年閑。
魚鳥為徒侶,煙霞是往還。
伴僧禪閉目,迎客笑開顏。
興發宵游寺,慵時晝掩關。
夜來風月好,悔不宿香山。
詩意及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閑暇自在生活的喜愛之情。他在山野之間隨意自在地徜徉,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六年來,他從未有過一天的厭倦,一天的無聊。魚和鳥成為他可愛的伙伴,煙霞經常往來于他的世界之間。在閑暇的時候,他與僧人一起閉目冥思禪修,也笑迎來訪的客人。
作者慵懶地發起夜游,探訪寺廟。在白天,他懶散地關閉了房門,享受著安靜的時光。夜晚的風月格外美好,讓他悔恨自己沒有在香山上過夜。
整首詩詞將作者幽靜恬適的生活狀態展現出來,通過描述他在山野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與魚鳥為伴,經歷禪定冥思,與來訪的客人共笑共語的場景,表達出對自由、寧靜的向往和追求。詩人通過與自然和諧共處,追尋內心的平靜與寧靜,傳遞了一種生活態度和哲學追求。
“蕭灑伊嵩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xián
喜閑
xiāo sǎ yī sōng xià, yōu yóu huáng qǐ jiān.
蕭灑伊嵩下,優游黃綺間。
wèi zēng yī rì mèn, yǐ dé liù nián xián.
未曾一日悶,已得六年閑。
yú niǎo wèi tú lǚ, yān xiá shì wǎng huán.
魚鳥為徒侶,煙霞是往還。
bàn sēng chán bì mù, yíng kè xiào kāi yán.
伴僧禪閉目,迎客笑開顏。
xīng fā xiāo yóu sì, yōng shí zhòu yǎn guān.
興發宵游寺,慵時晝掩關。
yè lái fēng yuè hǎo, huǐ bù sù xiāng shān.
夜來風月好,悔不宿香山。
“蕭灑伊嵩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