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逃杯走似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必逃杯走似云”全詩
無妨按轡行乘月,何必逃杯走似云。
銀燭忍拋楊柳曲,金鞍潛送石榴裙。
到時常晚歸時早,笑樂三分校一分。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和韋庶子遠坊赴宴未夜先歸之作兼呈裴員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韋庶子遠坊赴宴未夜先歸之作兼呈裴員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促席留歡日未曛,
遠坊歸思已紛紛。
無妨按轡行乘月,
何必逃杯走似云。
銀燭忍拋楊柳曲,
金鞍潛送石榴裙。
到時常晚歸時早,
笑樂三分校一分。
中文譯文:
宴會進行得熱鬧,天色尚未黃昏,
我心中的思念已經紛紛涌起。
沒有關系,我按住馬韁,駕著月亮前行,
為何要逃避酒杯,像云一樣飛快地走。
銀燭不忍離開楊柳的歌曲,
金鞍悄悄送行石榴裙。
到了那時,常常晚歸早歸,
歡笑樂音分散一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宴會離別的場景為主題。白居易應韋庶子的邀請參加宴會,但在宴會尚未結束之前,他選擇提前離去。詩中表達了離別時的情感和思考。
第一句描述了宴會進行得很熱鬧,天色還沒有完全暗下來。這里的“促席留歡”意味著宴會的歡樂,也暗示了白居易對宴會的贊賞。
第二句表達了白居易內心的歸思已經紛紛涌起。他在遠離宴會的時候可能開始思念家人和家鄉的情感。
接下來的兩句“無妨按轡行乘月,何必逃杯走似云”表達了白居易選擇駕著月亮回家,而不是沉溺在酒宴之中。他并不逃避酒杯,而是選擇了一個更加清凈的歸途。
下半部分描述了白居易的離去。他說“銀燭忍拋楊柳曲”,表示銀燭舍不得離開楊柳的歌聲,表達了白居易對宴會的留戀之情。而“金鞍潛送石榴裙”則描繪了離別時默默送行的情景,石榴裙是指韋庶子的妻子。
最后兩句“到時常晚歸時早,笑樂三分校一分”表達了白居易歸家時常常晚歸,早歸的情況,但他仍然保持著快樂的心情,將歡笑和樂音分散一份。
整首詩通過描繪宴會離別的場景,表達了白居易對家鄉的思念與歸途的選擇。詩中融入了對家庭、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細膩情感和對離別的深思。
“何必逃杯走似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éi shù zǐ yuǎn fāng fù yàn wèi yè xiān guī zhī zuò jiān chéng péi yuán wài
和韋庶子遠坊赴宴未夜先歸之作兼呈裴員外
cù xí liú huān rì wèi xūn, yuǎn fāng guī sī yǐ fēn fēn.
促席留歡日未曛,遠坊歸思已紛紛。
wú fáng àn pèi xíng chéng yuè,
無妨按轡行乘月,
hé bì táo bēi zǒu shì yún.
何必逃杯走似云。
yín zhú rěn pāo yáng liǔ qū, jīn ān qián sòng shí liú qún.
銀燭忍拋楊柳曲,金鞍潛送石榴裙。
dào shí cháng wǎn guī shí zǎo, xiào lè sān fēn xiào yī fēn.
到時常晚歸時早,笑樂三分校一分。
“何必逃杯走似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