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啼相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蟋蟀啼相應”全詩
風荷搖破扇,波月動連珠。
蟋蟀啼相應,鴛鴦宿不孤。
小僮頻報夜,歸步尚踟躕。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南塘暝興》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塘暝興》
水色昏猶白,
霞光暗漸無。
風荷搖破扇,
波月動連珠。
蟋蟀啼相應,
鴛鴦宿不孤。
小僮頻報夜,
歸步尚踟躕。
詩意解讀:
這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在南塘夜晚的心境和景色。詩中以描寫水色為起點,水色昏暗,仿佛是白天的景色。霞光漸漸消失,天色變得無比暗淡。風吹荷葉,搖擺不停,甚至摧毀了扇子。波浪反射的月光連成一串串珍珠。夜晚的蟋蟀互相呼應,喚醒了那些宿在一起的鴛鴦。雖然有小仆人頻繁報信,提醒著該回家了,但是他依然猶豫不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精準的筆觸,描繪了夜晚南塘的神秘景色。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一個如夢如幻的夜晚畫卷中。水色昏暗,霞光漸漸消失,使人感到一種憂郁和寂寥的氛圍。風搖荷葉,波浪連珠,形成了一幅幅美麗而富有詩意的畫面。蟋蟀的鳴叫和鴛鴦的宿在一起,是夜晚獨有的聲音和情景。詩的最后,作者對于回家猶豫不決的心情,充滿了無奈和遲疑。整首詩以深情而細膩的筆觸,將作者在夜晚的心境和景色描繪得栩栩如生,給人以濃郁的感受和想象空間。
“蟋蟀啼相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táng míng xìng
南塘暝興
shuǐ sè hūn yóu bái, xiá guāng àn jiàn wú.
水色昏猶白,霞光暗漸無。
fēng hé yáo pò shàn, bō yuè dòng lián zhū.
風荷搖破扇,波月動連珠。
xī shuài tí xiāng yìng, yuān yāng sù bù gū.
蟋蟀啼相應,鴛鴦宿不孤。
xiǎo tóng pín bào yè, guī bù shàng chí chú.
小僮頻報夜,歸步尚踟躕。
“蟋蟀啼相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