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虛舟浮水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似虛舟浮水上”全詩
心似虛舟浮水上,身同宿鳥寄林間。
尚平婚嫁了無累,馮翊符章封卻還。
處分貧家殘活計,匹如身后莫相關。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詠懷》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懷》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隨緣逐處便安閑,
不入朝廷不住山。
心似虛舟浮水上,
身同宿鳥寄林間。
尚平婚嫁了無累,
馮翊符章封卻還。
處分貧家殘活計,
匹如身后莫相關。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的豁達樂觀之情。他以隨緣的心態過著寧靜自在的生活,不涉足朝廷的權謀,也不困于山野的苦勞。他將內心比作虛舟,在水面上漂浮,身體如同寄居在林間的鳥類一般自由自在。雖然他曾經擔任過高官,但現在他已安于平靜的婚姻生活,沒有煩惱之累,并且放下了封官讓職的榮譽。他過著清貧的生活,自謙無用,不愿牽扯世俗的紛爭。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白居易淡泊名利、隨遇而安的品性。他以隱逸的心態選擇遠離朝廷和山野,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相融合,以虛舟和宿鳥作為比喻,表達了他在人世間的寧靜與自由。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選擇了平凡的婚姻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滿足。他將自己與社會的牽連割舍,拒絕與世俗的瑣事相糾纏,體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整首詩詞在簡潔明快的語言中流露出深沉的思考,透過白居易的筆觸,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世事的超然態度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白居易的豁達心態和對寧靜自在生活的追求,同時反映了他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它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一個追求內心平靜與自由的形象,給人以心靈上的撫慰和啟發。
“心似虛舟浮水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huái
詠懷
suí yuán zhú chù biàn ān xián, bù rù cháo tíng bú zhù shān.
隨緣逐處便安閑,不入朝廷不住山。
xīn shì xū zhōu fú shuǐ shàng,
心似虛舟浮水上,
shēn tóng sù niǎo jì lín jiān.
身同宿鳥寄林間。
shàng píng hūn jià liǎo wú lèi, féng yì fú zhāng fēng què hái.
尚平婚嫁了無累,馮翊符章封卻還。
chǔ fèn pín jiā cán huó jì, pǐ rú shēn hòu mò xiāng guān.
處分貧家殘活計,匹如身后莫相關。
“心似虛舟浮水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