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水半中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雪水半中庭”全詩
陽光滿前戶,雪水半中庭。
物變隨天氣,春生逐地形。
北檐梅晚白,東岸柳先青。
蔥壟抽羊角,松巢墮鶴翎。
老來詩更拙,吟罷少人聽。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早春即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春即事》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眼重朝眠足,
頭輕宿酒醒。
陽光滿前戶,
雪水半中庭。
物變隨天氣,
春生逐地形。
北檐梅晚白,
東岸柳先青。
蔥壟抽羊角,
松巢墮鶴翎。
老來詩更拙,
吟罷少人聽。
詩意:
《早春即事》通過描繪早春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觀察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描繪了一系列春天的景物和變化,展現了春天的美好與獨特之處。同時,詩人在詩中也流露出對自己年老時詩才衰退以及孤獨的感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早春的景象。詩的開頭,“眼重朝眠足,頭輕宿酒醒。”描繪了早晨醒來的狀態,詩人的眼睛還沉重于慵懶的睡意,頭腦卻清醒于前夜的酒醉之中。接著,“陽光滿前戶,雪水半中庭。”運用陽光和融化的雪水來表現早春的明亮和溫暖,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詩中描繪的景物變化,以及與天氣、地形的互動,展示了春天的變幻多樣。例如,“北檐梅晚白,東岸柳先青。”描繪了北方屋檐上的梅花還殘留著,而東岸的柳樹已經抽出新綠。這種對自然的觀察和描繪,展示了詩人對細微之處的敏感和細膩的情感。
最后兩句,“老來詩更拙,吟罷少人聽。”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年老時詩才逐漸衰退的感嘆和對孤獨的抱怨。詩人意識到自己的詩才不如年輕時那樣出色,吟唱詩篇時也鮮有人聽。這種感嘆與前文所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進一步突出了詩人年老孤獨的心境。
總體而言,白居易的《早春即事》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展示了早春的美麗和多變,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時光流轉和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慨。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意境,展示了白居易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獨特觀察力。
“雪水半中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ūn jí shì
早春即事
yǎn zhòng cháo mián zú, tóu qīng sù jiǔ xǐng.
眼重朝眠足,頭輕宿酒醒。
yáng guāng mǎn qián hù, xuě shuǐ bàn zhōng tíng.
陽光滿前戶,雪水半中庭。
wù biàn suí tiān qì, chūn shēng zhú dì xíng.
物變隨天氣,春生逐地形。
běi yán méi wǎn bái, dōng àn liǔ xiān qīng.
北檐梅晚白,東岸柳先青。
cōng lǒng chōu yáng jiǎo, sōng cháo duò hè líng.
蔥壟抽羊角,松巢墮鶴翎。
lǎo lái shī gèng zhuō, yín bà shǎo rén tīng.
老來詩更拙,吟罷少人聽。
“雪水半中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