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陰前逐晚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綠樹陰前逐晚涼”全詩
輕屐單衫薄紗帽,淺池平岸庳藤床。
簪纓怪我情何薄,泉石諳君味甚長。
遍問交親為老計,多言宜靜不宜忙。
窗間睡足休高枕,水畔閑來上小船。
棹遣禿頭奴子撥,茶教纖手侍兒煎。
門前便是紅塵地,林外無非赤日天。
誰信好風清簟上,更無一事但翛然。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池上逐涼二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池上逐涼二首》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池塘邊逐涼消夏的景象,以及他在清涼之中思考人生的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青苔地上消殘暑,
綠樹陰前逐晚涼。
輕屐單衫薄紗帽,
淺池平岸庳藤床。
簪纓怪我情何薄,
泉石諳君味甚長。
遍問交親為老計,
多言宜靜不宜忙。
窗間睡足休高枕,
水畔閑來上小船。
棹遣禿頭奴子撥,
茶教纖手侍兒煎。
門前便是紅塵地,
林外無非赤日天。
誰信好風清簟上,
更無一事但翛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白居易在池塘邊追逐清涼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夏日的消暑場景。青苔覆蓋的地面消解了殘留的暑氣,綠樹的陰影下追逐著晚涼。詩中提到了輕巧的屐鞋、單薄的衫衣和紗帽,揭示了作者在炎熱天氣中的輕松和悠閑。淺池旁的平岸上有一張簡陋的藤床,作者可以在那里休息。他怪罪自己的情意為何如此薄弱,而泉水和石頭卻能理解他的心境很久了。作者詢問親朋好友關于養老之計,認為多言多動不如宜靜宜閑。他建議在窗邊睡個飽覺,然后閑散地坐上小船,在水邊蕩漾。他命令禿頭的仆人劃船,讓纖手的侍兒給他煮茶。他認為門前是紛擾的塵世,而林外則是純凈的陽光。他問誰會相信好風會吹拂在清涼的席上,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事,只有悠然自得。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夏日池塘邊的閑適與安寧。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繁忙世俗生活的思索和對寧靜閑適生活的向往。作者將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追求心靈的寧靜和自我反省。整首詩透露出一種淡泊、恬靜和超脫塵世的心境,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情感和生活態度。
“綠樹陰前逐晚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í shàng zhú liáng èr shǒu
池上逐涼二首
qīng tái dì shàng xiāo cán shǔ, lǜ shù yīn qián zhú wǎn liáng.
青苔地上消殘暑,綠樹陰前逐晚涼。
qīng jī dān shān báo shā mào,
輕屐單衫薄紗帽,
qiǎn chí píng àn bì téng chuáng.
淺池平岸庳藤床。
zān yīng guài wǒ qíng hé báo, quán shí ān jūn wèi shén zhǎng.
簪纓怪我情何薄,泉石諳君味甚長。
biàn wèn jiāo qīn wèi lǎo jì, duō yán yí jìng bù yí máng.
遍問交親為老計,多言宜靜不宜忙。
chuāng jiān shuì zú xiū gāo zhěn, shuǐ pàn xián lái shàng xiǎo chuán.
窗間睡足休高枕,水畔閑來上小船。
zhào qiǎn tū tóu nú zi bō,
棹遣禿頭奴子撥,
chá jiào qiàn shǒu shì ér jiān.
茶教纖手侍兒煎。
mén qián biàn shì hóng chén dì, lín wài wú fēi chì rì tiān.
門前便是紅塵地,林外無非赤日天。
shuí xìn hǎo fēng qīng diàn shàng, gèng wú yī shì dàn xiāo rán.
誰信好風清簟上,更無一事但翛然。
“綠樹陰前逐晚涼”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