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待梁王召即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唯待梁王召即來”全詩
鄒生枚叟非無興,唯待梁王召即來。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酬令公雪中見贈,訝不與夢得同相訪》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令公雪中見贈,訝不與夢得同相訪》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雪花像鵝毛一樣紛飛,
人們身披著鶴氅在雪中行走。
鄒生和枚叟并不缺乏興致,
只是等待梁王召喚,才會即刻前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冬天下雪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感激之情。詩中的“令公”指的是白居易的友人,他在雪中送來了一份見面的禮物,讓白居易感到驚訝和感激。詩人通過描繪雪花飛舞和人們在雪中穿行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友情的珍視。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期待,希望友人能夠盡快前來與他相聚。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冬天下雪的美景,并通過雪花飛舞和人們在雪中行走的形象,生動地再現了雪的輕盈和人們與自然的親近。詩人用“鶴氅”來形容人們穿著,鶴是象征著高潔和祥瑞的鳥類,通過這個形象的運用,詩人給人們賦予了一種莊重而高尚的形象。詩的后兩句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期待和渴望,展現了真摯的友情和對友人的珍視之情。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以及對友情的珍視和期盼。它展現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讓讀者感受到冬天雪的美妙和友情的溫暖。
“唯待梁王召即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lìng gōng xuě zhōng jiàn zèng, yà bù yǔ mèng dé tóng xiāng fǎng
酬令公雪中見贈,訝不與夢得同相訪
xuě shì é máo fēi sǎn luàn, rén pī hè chǎng lì péi huí.
雪似鵝毛飛散亂,人披鶴氅立裴回。
zōu shēng méi sǒu fēi wú xìng, wéi dài liáng wáng zhào jí lái.
鄒生枚叟非無興,唯待梁王召即來。
“唯待梁王召即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