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拋向墻根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家家拋向墻根底”全詩
家家拋向墻根底,唯我栽蓮越小樓。
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塵羅帶一條斜。
莫言羅帶春無主,自置樓來屬白家。
日滟水光搖素壁,風飄樹影拂朱欄。
皆言此處宜弦管,試奏霓裳一曲看。
霓裳奏罷唱梁州,紅袖斜翻翠黛愁。
應是遙聞勝近聽,行人欲過盡回頭。
獨醉還須得歌舞,自娛何必要親賓。
當時一部清商樂,亦不長將樂外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宅西有流水墻下構小樓臨玩之時頗有幽趣…吟偶題五絕句》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宅西有流水墻下構小樓臨玩之時頗有幽趣
伊水分來不自由,無人解愛為誰流。
家家拋向墻根底,唯我栽蓮越小樓。
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塵羅帶一條斜。
莫言羅帶春無主,自置樓來屬白家。
日滟水光搖素壁,風飄樹影拂朱欄。
皆言此處宜弦管,試奏霓裳一曲看。
霓裳奏罷唱梁州,紅袖斜翻翠黛愁。
應是遙聞勝近聽,行人欲過盡回頭。
獨醉還須得歌舞,自娛何必要親賓。
當時一部清商樂,亦不長將樂外人。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宅邸西側流水墻下建有一座小樓的景象,作者通過觀賞這一景致來享受生活的快樂。詩人觀賞著流水分開的樣子,感慨這流水無人可以解答愛情的痛苦。詩人將自己種的蓮花栽在墻根底下,成就了屬于自己的小樓。水色波文如此美麗婉轉,麥塵羅帶斜掛,打破了常規,顯示了詩人的獨特品味。詩人繼續說了這羅帶屬于白家,拒絕了別人的猜測。詩人就這樣在陽光下照耀下微微波動的水面上玩耍,風拂動樹林的影子,順著朱欄吹向。人們都說這樣美景下宜彈奏樂曲,詩人試奏了一曲《霓裳》,美麗的旋律喚起了他對遠方梁州的思念。然而唱到最激動的時候,紅袖斜起,宛如翠黛斜倚,詩人感到了一絲愁緒。這里的人們以應是聽到了勝利的跡象,但是在行人欲經過的時候,盡都回頭不愿意離開,說明這里的美景和樂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詩人自己醉在其中,仍需唱歌跳舞,沒有必要依靠親友來共享快樂。最后,這首詩揭示了當時一種叫清商樂的音樂形式,并將這樣美妙的樂曲獨占給自己,不與其他人分享。整體上這首詩以美景、樂曲為主題,表現了詩人對優美景色和音樂所帶來的心靈愉悅。
“家家拋向墻根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ái xī yǒu liú shuǐ qiáng xià gòu xiǎo lóu lín wán zhī shí pō yǒu yōu qù yín ǒu tí wǔ jué jù
宅西有流水墻下構小樓臨玩之時頗有幽趣…吟偶題五絕句
yī shuǐ fèn lái bù zì yóu, wú rén jiě ài wèi shuí liú.
伊水分來不自由,無人解愛為誰流。
jiā jiā pāo xiàng qiáng gēn dǐ, wéi wǒ zāi lián yuè xiǎo lóu.
家家拋向墻根底,唯我栽蓮越小樓。
shuǐ sè bō wén hé suǒ shì, qū chén luó dài yī tiáo xié.
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塵羅帶一條斜。
mò yán luó dài chūn wú zhǔ, zì zhì lóu lái shǔ bái jiā.
莫言羅帶春無主,自置樓來屬白家。
rì yàn shuǐ guāng yáo sù bì, fēng piāo shù yǐng fú zhū lán.
日滟水光搖素壁,風飄樹影拂朱欄。
jiē yán cǐ chù yí xián guǎn, shì zòu ní cháng yī qǔ kàn.
皆言此處宜弦管,試奏霓裳一曲看。
ní cháng zòu bà chàng liáng zhōu, hóng xiù xié fān cuì dài chóu.
霓裳奏罷唱梁州,紅袖斜翻翠黛愁。
yìng shì yáo wén shèng jìn tīng, xíng rén yù guò jǐn huí tóu.
應是遙聞勝近聽,行人欲過盡回頭。
dú zuì hái xū de gē wǔ, zì yú hé bì yào qīn bīn.
獨醉還須得歌舞,自娛何必要親賓。
dāng shí yī bù qīng shāng lè, yì bù zhǎng jiāng lè wài rén.
當時一部清商樂,亦不長將樂外人。
“家家拋向墻根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八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