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不到便終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王侯不到便終身”全詩
但覺虛空無障礙,不知高下幾由旬。
回看官路三條線,卻望都城一片塵。
賓客暫游無半日,王侯不到便終身。
始知天造空閑境,不為忙人富貴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春日題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題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登上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的景象,并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和人世間繁忙生活的思考。
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危亭絕頂四無鄰,
見盡三千世界春。
但覺虛空無障礙,
不知高下幾由旬。
回看官路三條線,
卻望都城一片塵。
賓客暫游無半日,
王侯不到便終身。
始知天造空閑境,
不為忙人富貴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登上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嘆和對繁忙生活的思考。
詩的第一句“危亭絕頂四無鄰”描繪了高峰亭的孤立和高聳,無鄰無比,給人一種危險和壯麗的感覺。接著,作者用“見盡三千世界春”來形容從高處俯瞰,可以看到無盡的春天景色,意味著作者在這個高處可以眺望到廣闊的世界和無限的春天。
在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表達了登上高峰亭后的感受。“但覺虛空無障礙,不知高下幾由旬。”作者感覺自己站在高處,周圍的虛空一覽無余,沒有任何障礙物,但卻無法確定高度的具體距離。這種感受使作者產生一種超越塵世的寬廣感。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回首眺望官路和都城,表達了對繁忙生活和權勢富貴的思考。“回看官路三條線,卻望都城一片塵。”作者從高處俯瞰官道,只能看到三條線,而都城卻被一片塵埃所掩蓋,這暗喻了人世間的繁忙和浮塵。接著,作者寫到賓客暫時游覽,卻不能停留多時,王侯也不能留下來,這表達了權勢富貴的人們無法享受寧靜和閑適的境地。
最后兩句“始知天造空閑境,不為忙人富貴人。”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繁忙生活的反思。作者通過登高遠眺,領悟到天地間自然的寧靜和空曠之美,認為這種空閑的境地并非是為了忙碌的人和富貴的人所準備的。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描繪高處的景色和對繁忙生活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寧靜和閑適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人世間繁忙和功利的批判。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比自然與人事的不同,展示了作者對自由自在、寧靜和平淡生活的追求。
“王侯不到便終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tí qián yuán sì shàng fāng zuì gāo fēng tíng
春日題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
wēi tíng jué dǐng sì wú lín, jiàn jǐn sān qiān shì jiè chūn.
危亭絕頂四無鄰,見盡三千世界春。
dàn jué xū kōng wú zhàng ài,
但覺虛空無障礙,
bù zhī gāo xià jǐ yóu xún.
不知高下幾由旬。
huí kàn guān lù sān tiáo xiàn, què wàng dū chéng yī piàn chén.
回看官路三條線,卻望都城一片塵。
bīn kè zàn yóu wú bàn rì, wáng hóu bú dào biàn zhōng shēn.
賓客暫游無半日,王侯不到便終身。
shǐ zhī tiān zào kòng xián jìng,
始知天造空閑境,
bù wéi máng rén fù guì rén.
不為忙人富貴人。
“王侯不到便終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