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闕互相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城闕互相望”全詩
樓臺相掩映,城闕互相望。
緹油泛行幔,簫吹轉浮梁。
晚云含朔氣,斜照蕩秋光。
落葉飄蟬影,平流寫雁行。
槿散凌風縟,荷銷裛露香。
仙歌臨枍詣,玄豫歷長楊。
歸路乘明月,千門開未央。
分類:
作者簡介(上官儀)

上官儀(約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陜縣)人,生于江都。貞觀初,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秘書郎。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頗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賞識。龍朔二年(662年),成為宰相。后來高宗不滿武后跋扈,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后,高宗亦以為然,由上官儀草詔。武后涕泣陳請,事遂中綴,自此武后深惡上官儀。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被誅,家產和人口被抄沒,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兒為昭容,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繡像凌煙閣,追封為楚國公。
《奉和秋日即目應制》上官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奉和秋日即目應制
上苑通平樂,神池邇建章。
樓臺相掩映,城闕互相望。
緹油泛行幔,簫吹轉浮梁。
晚云含朔氣,斜照蕩秋光。
落葉飄蟬影,平流寫雁行。
槿散凌風縟,荷銷裛露香。
仙歌臨枍詣,玄豫歷長楊。
歸路乘明月,千門開未央。
詩意:
這首詩是上官儀以秋日景色為題,和平樂和長安城的景觀為背景,表達了秋季的美麗和壯觀。詩中以秋日景色為線索,描繪了樓臺、城闕、行幔、簫吹、晚云、落葉、雁行、槿花、荷花等等,展示了秋天的景色和氣息,同時又增添了一些仙韻之感,營造出秀美的畫卷。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城市景觀和自然景色,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美麗的秋季世界。詩中的樓臺、城闕、行幔等都是長安城的建筑景觀,形成了層次感。而秋天特有的云、風、露、月等自然元素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作者運用了豐富的描寫手法,如"晚云含朔氣","斜照蕩秋光"等,使整首詩透出凄美、幽遠的意境。
此外,詩中還出現了槿花和荷花,增添了一絲花香的詩意。同時,仙歌和長楊也出現,使整首詩更多了一分仙境的色彩。最后兩句"歸路乘明月,千門開未央"以明月和千門作為結束,使整首詩有了一種圓滿的感覺。
這首詩情景交融,描繪了美麗的秋天景色,展示了唐代的城市風貌和大自然的魅力。詩中充滿了濃烈的情感和細膩的描寫,讀來給人一種寧靜、美好的感覺。同時,表現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對美景的贊美。
“城闕互相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qiū rì jí mù yìng zhì
奉和秋日即目應制
shàng yuàn tōng píng lè, shén chí ěr jiàn zhāng.
上苑通平樂,神池邇建章。
lóu tái xiāng yǎn yìng, chéng què hù xiāng wàng.
樓臺相掩映,城闕互相望。
tí yóu fàn xíng màn, xiāo chuī zhuǎn fú liáng.
緹油泛行幔,簫吹轉浮梁。
wǎn yún hán shuò qì, xié zhào dàng qiū guāng.
晚云含朔氣,斜照蕩秋光。
luò yè piāo chán yǐng, píng liú xiě yàn háng.
落葉飄蟬影,平流寫雁行。
jǐn sàn líng fēng rù, hé xiāo yì lù xiāng.
槿散凌風縟,荷銷裛露香。
xiān gē lín yì yì, xuán yù lì zhǎng yáng.
仙歌臨枍詣,玄豫歷長楊。
guī lù chéng míng yuè, qiān mén kāi wèi yāng.
歸路乘明月,千門開未央。
“城闕互相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